第一章 教學要素的分析
一、教材設計特點
(1)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① 具有趣味性 ② 具有時代性 ③ 具有科學性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注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2.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3)體現與文化的關聯
1.教學活動設計注重“人文性”的提高
2.教材注重對文化內容的滲透
3.教材的話題具有時代氣息和教育意義
二、教材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P269-270
(一)體系完備、內容豐富、設計合理的教材對英語教學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更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有利于學生培養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學習策略等五個方面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合理,有利于教師節省備課時間和精力,而且有利于他們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而更好的培養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4.有利于推廣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5.有利于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
(二)編寫水平低、編寫質量差的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消極作用
1.教材未吸收語言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最新成果,教學思想或教學方法不科學或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編寫體系不完整,不能正確的處理知識學習與技能發展的關系,不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3.大量的語言材料不真實、不地道或無意義;教材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生活,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客觀需要,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教材缺乏真實的、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不利于培養學生真正的語言實踐能力。
5.教材板式設計單一、陳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使用教材的注意事項:
1.教材的使用是否達到了預先制定的主要教學目標
2.教材的使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3.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滿意情況
4.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哪些明顯的優缺點
5.如果繼續使用該教材,應該在哪些方面做進一步的調整
三、教材的使用建議??P270-271
1.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
2.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
3.擴展教學內容和活動步驟
4.調整教學順序
5.調整教學方法
第二節 學情的分析????P272-274
分析學生的學情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的現狀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
(1)對學生認知特點的分析包括對興趣、動機、態度、自信心、注意力、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對學習能力、學習策略、學習風格等認知特征的分析。
(2)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包括起點能力的分析和學習現狀的分析。分析學生的起點能力,主要是分析學生對已經具備的英語學科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態度。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合理定位教學的起點,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學習現狀分析需要分析目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對學生學習需要的分析包括學習需要的目的和內容。分析學習需要的目的:一是發現學習者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分析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三是分析現有的教學資源,以論證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四是分析問題的重要性。分析學習需要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起點分析、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