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游戲療法最主要的理論基礎就是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其次是世界技法和東方哲學。在這一章,我們將介紹分析心理學、世界技法和東方哲學內容以及與沙盤游戲相關的精神分析、人本主義、投射理論、表達性藝術治療等內容。
一、分析心理學
? ? ? ? 分析心理學是由榮格創建的心理學流派,是沙盤游戲的主要理論基礎之一。分析心理學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以及心理治療的原則和方法,其治療的原則和方法也都是沙盤游戲療法所遵守的。本書主要介紹榮格的人格理論和心理治療的一些觀點。
(一)人格結構
1.意識
意識是唯一可以被人直接知道的部分。這種意識通過榮格所謂思維、情感、感覺、直覺四種心理功能的應用而獲得成長。外傾和內傾也決定著自我意識發展方向。
2.個體無意識
它包括一切被遺忘的記憶、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夢和幻想。榮格認為個體無意識的內容是情結。“戀父情結、戀母情結”。
3.集體無意識
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集體無意識的內容卻從不在意識中,因此從來不曾為單個人所獨有,它的存在毫無例外地要經過遺傳。
(二)集體潛意識原型
榮格非常重視對原型的研究,試圖通過對原型的考察來揭示隱藏在意識背后的潛意識特別是集體潛意識的秘密。集體潛意識的原型是非常多的,榮格認為“人生中有多少種典型情境就有多少種原型”。雖然原型有許多表現形式,但以其中四種最為突出:人格面具( Persona)、阿尼瑪( Anima)和尼斯( Animus)、陰影( Shadow)。
(三)象征
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顯現,原型只有通過象征來表現自己。“象征不是一種用來把人人皆知的東西加以遮蔽的符號。這不是象征的真實意義。相反,它借助于某種東西的相似,闡述和揭示某種完全屬于未知領域的東西,或者某種尚在形成過程中的東西。”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原型”“象征”等理論與沙盤游戲療法關系密切。
(四)關于心理治療的主要觀點
1.如何對待心理疾病患者
在對待心理疾病患者方面,榮格最為強調的一點就是,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特的,一般規則、教條觀點和普遍程序絕不適用于單個病人。榮格認為,應該把病人當作普通人來看待,而不是當作“病人”。
2.心理治療師的任務
榮格還認為,心理分析師不僅在培訓期間有必要接受分析,而且他必須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不斷探究自己。首先,在分析過程中,原型的意象活躍起來,當它們被投射到分析師身上的時候,便能斌予他強大的治療(或破壞)力量。其次,分析師能夠接受病人之前未能獲得滿足原型的需要的投射,也是病人治愈的重要因素之一。
3.心理治療的目標
自我實現或個性化,人生充實感的獲得。
(五)心理治療階段
1.意識化治療階段
2.分析治療階段
3.社會意義教育治療階段
4.轉化階段
二、世界技法
沙盤游戲是由世界技法發展而來的,所以,沙盤游戲的配置與世界技法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不僅如此,沙盤游戲所秉持的精神也與世界技法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1.世界技法的設備要求
世界技法所需要的設備也是由箱子、沙子、水和各類玩具組成。洛溫菲爾德所使用的沙箱大小是29.5英寸×20.5英寸×2.8英寸,其目的是為了使兒童在不用轉頭的情況下就能看到整個沙箱。略有不同的是,卡爾夫將玩具放在一個開放的架子上,求助助者可以看到所有的玩具;而洛溫菲爾德卻認為這樣對兒童的刺激太多,不利于兒童的選擇所以她將玩具分類放在類似盛放中藥的抽屜中。
2.世界技法的操作方法
洛溫非爾德首先會向兒童介紹世界技法,告訴他可以用沙子、玩具來制作一個世界,也可以只用沙子不用玩具制作一個世界。在制作過程中治療者并不對兒童進行干預,也幾乎不做解釋,她她認為兒童在游戲中就實現了自我療息。
在世界技法中,治療者會用圖畫的方式把兒童制作的世界紀錄下來,后來則選用拍攝的方式來記錄。
3.世界技法的操作方法
洛溫非爾德認為,在世界技法中,治療者以玩具作為媒介,為兒童提供了一種安全感,這有利于緩解兒童的焦慮,也有利于兒童與自身內心的矛盾沖突作斗爭,釋放他們的情感,促進他們的心理成長。與一般心理治技術不同的是,世界技法中,兒童會對“世界”產生移情,不僅僅是對治療師產生移情,是兒童制作“世界”一個自我面質的過程。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世界技法才實現了對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
三、東方哲學
(一)沙盤游戲療法所借鑒的道家思想
道家強調的“無為”并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在了解事物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做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事情。沙盤游戲療法也強調心理咨詢師的不干涉、不分析。
(二)沙盤游戲療法所借鑒的禪學思想
“眾生皆具佛性”的思想與沙盤游戲療法堅持的每個人都有自我療愈的思想高度一致。
(三)沙盤游戲療法所借鑒的周敦頤的哲學思想
卡爾夫在沙盤游戲療法的著作中,引用了周敦頤的太極圖,太極圖中的第一個圓圈和自我的誕生有極相似的特征,第二個圓圈與“自我表現”相一致,第三個圓圈可以比作個體化過程中自性的顯現,第四個圓圈代表生命的結束。
四、精神分析理論
(一)經典精神分析的相關理論
1.無意識的概念
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最初提出了心理劃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的觀點。
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
一些本能沖動、被壓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卻在潛在境界里發生生,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本人的理智,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這種潛伏著的無法被覺察的思想、觀念、欲望等心理活動被稱之為無意識。沙盤游戲可以比作催眠眠、自由聯想以及解夢,是一種促進求助者覺察其無意識的工具。只有認可和理解無意識的觀點,才能夠理解沙盤游戲的工作原理。
2.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精神分析理論將人分為正常人、神經癥、精神病三個類別。所謂正常人就是能夠正視自己,與別人順利相處,且能夠適應正常生活的人。神經癥是以一系列激烈的情緒癥狀或無意義的行動為臨床表現的心理疾病。神經癥在根本上是人在面臨生存的各種困境時的一種和現實部分相容的防御性產物,它是和現實同構的,因因為文明本身就是對自然的部分相容的防人總是以某種方式出現某種神經癥的表現。精神病是一種導致個人與周圍世界失去接觸的嚴重心理病癥。息者對生生活、人們和自己的看法都是曲能陷入某些煩惱中。
3.防御機制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沖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為本我服務。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范,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超我的機能主要是監督、批判及管東自已的行為。心理防御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
4.釋夢
釋夢是精神分析師了解求助無意識的一個常用方法。沙盤游戲中求助者制作的沙盤是其無意識的表達,可以看作是求助者有意識的情況下的夢,掌握精神分析的解夢技術,對于理解沙盤和分析沙盤勢必有很大的幫助。
(二)溫尼科特客體關系理論相關內容
1.足夠好的母親
2.過渡經驗
五、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他們不是受無意識欲望驅使,人有自由的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以人為中心療法
所謂以人為中心療法,就是心理治療者“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去理解求助者的問題與情緒,為求助者提供一種無所顧忌地自由表達和宣泄的機會,并幫助就診者體驗其自我價值,實現其人格成長”的心理治療方法。
羅杰斯深信,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人都有一種以積極及建設性態度去發展自我的傾向。個人中中心療法最基本的假設是:“如果治療者能提供某種特定形式的關系,而且當事人能發現自己有能力去運用這種關系以促進成長及改變的話,則個人的發展就會發生”。
六、投射理論
投射一詞在心理學上指個人將自己的思想、態度、愿望、情緒、性格等個性特征,不自覺的反應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種心理作用,也就是個人的人格結構對感知、組織以及解釋環境的方式發生影響的過程。
總得來看,沙盤游戲是一種開放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手段,使用沙盤游戲的心理咨詢師不僅要學習與沙盤游戲有密切關系的心理理論,還要學習和使用其他心理咨詢技術可以完全掌握其理論和應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