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窮越忙,你到底在忙什么?
越窮越忙的狀態,體現在40歲以后的人生,20多歲,甚至30多歲,年紀的優勢會讓你忘乎所以,甚至掉以輕心。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我的公公,現在57,在廠里面打工做苦力。他曾經也跟我說過,在這一生當中遇到過多次的機遇,可以改變自己或者提升自己的技能,但是每一次遇到提升需要交錢去學習時,他就會心疼那一點錢,而選擇不去學習。
導致現在,50多歲還靠出賣勞力生活。租的瓦房,連獨立廁所都沒有的那種,但是他卻覺得自己過得還行,至少有份工作,買了社保,等到60歲退休就可以頤養天年。
勤勤懇懇是值得被表揚,是一種不依靠于別人自力更生的表現,可是不懂梳理自己的人生過得庸碌無為,甚至到這個年紀,還會被別人指點點,有時候會覺得有一點悲哀,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
20多歲的時候還不會太在意,因為每天有無限的精力去浪費,去揮霍,但30歲就應該思考自己的人生,到40歲的時候,有了10年或20年的工作經歷,是否更應該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呢?于是在這個時刻,便有一本書可以帶你走向思想的正規,精神的升華。
它就是小川叔的《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這本書講述了小川叔從30歲開始覺悟到40歲成為房地產公司總監的歷程,包括10年來他成長的故事,與他經歷的事情的心態,看待事情的角度,文章真實不浮夸,勵志而又實用??芍^是雞湯界的一碗清湯,可口而不膩,不熱血沸騰,反而悠閑淡定。
梳理自己的人生,其實就是找到自己的優點與長處加以練習,要明確自我的存在意義。
怎樣梳理自己的人生?列一個人生清單,一一記錄在人生當中發生過的大事件,在這生存的幾十年里,你是如何成長的,做過什么事,有過什么重大的思想轉變,或者心理改變感觸極大的事情,工作的改變,都有必要寫下來。有過怎樣的想法,做過怎樣的改變,有過怎樣的際遇,或者自己錯失過的機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能力的真實體現。
生活經歷簡單的人會說梳理很簡單,幾下羅列清楚就完事兒啦,這里的梳理不是簡單的羅列,是帶有目的性的,帶著冷靜思考的角度看自己的,是從內心去尋找自己真實的自己。提升思維邏輯能力,梳理人生做出計劃進行轉變,能夠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與實現價值的渠道,讓自己活的更充實更圓滿。
我想起曾經18歲的時候進廠,遇到升職的機會,當一條流水線上的全技員,承受不住工作的壓力,立馬出現的念頭是選擇退縮。之后在長達三年的機械式工作中,沒有任何的思考,只是每天重復的工作10個小時,拿著微博的工資卻過得樂呵呵。
因為沒有思考前行的路,而現在30歲的我,才慢慢的理解到小川叔說他30歲遇到機會的感覺。
在生活中要不斷的梳理,自己是否應該去做這件事情,做了之后的價值所在,如同生活一般該舍棄的東西就一定要舍棄,有舍有得,人生才會圓滿。斷舍離后,便是擁有一顆可以容納萬物萬事的純凈的心,正如歐陽修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工作對于我們的意義和我們對于工作的應該持有的態度。
我們都要靠工作來養活自己,工作于我們來說,就是我們日常的生活必須要去做的事情,一個人不工作就等于一個廢人,每天生活都沒有重心,碌碌無為。
工作也許是繁瑣的,是重復的,是簡單的是可復制的,但是當你認真去對待這份工作,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在這個職位就會是不可替替代的人才。如果你的能力沒有提升,在工作中很容易被別人替代,那您的價值就不存在無可替代的工作意義。
工作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工作帶來的利益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生活,所以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中不應該是消極怠慢,而應該是積極進取,努力把微小的工作做好,就算再小的事情,再卑微的工作,都是一份讓人生變得充實有意義的事情。
空洞的人生,沒有價值的人生,你說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呢?跟同齡人相比,眼紅別人嗎?不羨慕別人的美好家庭嘛?不羨慕別人開著豪車,逛著名牌店鋪,進入高級飯館時的優越感嘛?這些真實的物質渴望,都需要你努力工作慢慢積累,超越。
在工作中,多做少說,不抱怨是基本原則。我們不必糾結于工作當中的煩惱,那些小事根本就不應該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應該執著于工作的進步,自我提升,而不是時刻想著情緒的波動,毫無意義的爭吵與算計。
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態度。
不要以為有什么一技之長就能高枕無憂,所有的一技之長在時間的流逝和社會的發展中都會變得一文不值。你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接受新事物的存在和進步,提升技能是必備的基礎素質。
一講到年老還在學習的故事,自然會想都摩西奶奶,一個農場的村婦,直到60多歲才開始學習畫畫,80多歲享譽世界。很勵志的故事,可能離我們也比較遙遠,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這個故事時,首先是震撼,然后是平靜,因為跟我們關系不大。
我們單看她60多歲還在學習的態度,有些人會說30多歲,學習能力下降,學習很痛苦,學不懂,不肯學,其實是你的內心,還沒有接受學習的態度。只要你想,還有做不到的嗎?
大多數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后期不斷的梳理人生和學習上的,專注點不一樣,專注度不一樣,人生的方向才發生偏差,帶著你走向未知的世界。
作者的初衷是告訴大家通過梳理的人生會更充實和豐富。他的價值不僅僅是寫一本勵志的暢銷書,而是他從書中傳達他的思想,傳達他對人生的領悟,用他親身的案例,分析如何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他是一個內心自卑怯弱的人,卻又想影響別人,帶給別人生命力,帶給別人希望,在這本書里你能看到真實的職場“小倉鼠”的生活,你能知道他在我們溝通,怎么樣把自己內心的發展曲線表達清楚。
一個人對另外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呢?有時候像鬼火,飄忽不定,有時候卻像燈塔,讓你在漫漫長夜里辨清方向,最后希望讀到這里的你,能清晰地找到未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