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為了生計奔忙,自己閑暇的時間很少,領了工資,還完了各種貸款,如房貸、車貸、裝修貸,買買孩子的奶粉、尿不濕,已經所剩無幾了,第二天他就開始期待下個月的工資了。
甚至在下班后,他還繼續做其他的兼職,雖然忙忙碌碌,但是依然奔波在饑飽的水平上。還經常會聽到他們在喊,“窮忙,窮忙,越忙越窮啊?
這是為什么呢?支出與收入難以持平,也許是因為家里開銷太大,而他的工資太低。那么你會說,開源節流啊?可是很多事情說是容易,可是真正做到的人沒幾個。
香港曾有一檔真人秀節目《窮富翁大作戰》,專門邀請富翁體驗窮人的生活。有一次節目邀請的是田北辰,他的父親田元灝是香港紡織界的頭面人物,人稱“一代褲王”。而他自己又十分努力,是一名實實在在的“富二代”。
在節目中,他體驗了兩天環衛工人的生活,每天早上4點多起床,從自己的單人間鴿子籠的屋子里來到夜宵巴士站,坐巴士去上班,因為那個時候地鐵都還沒開動。這個費用就是13港幣,而他每天的生活費是50港幣,光來回車費已經耗去了26港幣,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只有24港幣,可是這個錢還是他中午和晚上的兩頓伙食費。他在便利店里根本買不起任何快餐,只能買些干糧,就著白水吃。
兩天結束后,富二代田北辰最大的感想就是,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知識沒有技能,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下,他們將一直這樣窮忙下去,越忙越窮,因為物價在上漲,通貨在膨脹,而他們卻沒有變化。所以,要想改變現狀,改變是唯一的出路。
小川叔在《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這本書中告訴你,怎樣改變,來擺脫窮忙,做自己的主人。
1、有些圈子,需要適時得打理一下了。
朋友圈,大家應該是十分熟悉不過的了,有事沒有都會刷一刷朋友圈。看看別人都在干嘛,又有什么新鮮事情了。但是,你有多久沒有好好整理一下你的朋友圈了呢。現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充斥著微商、炫娃狂魔、養生達人等等。每天的朋友圈,都被這些信息占滿了。
其實,是時候要對這些朋友圈進行整理了。小川叔因為出書的緣故,積累了很多讀者粉絲,在簽售會上,粉絲都想要加他的微信,經常他的微信被加滿。但是很多粉絲,小川叔是不熟悉的,或者是以前熟悉的,以后不熟悉的。
早年成為好友后,有些人不知不覺就已經變成了微商、代購黨,有些曾經認為是資源的人,比如一些編輯,一些微信群,現在這些人的職業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再做編輯,微信群里也是不再發消息,只是偶爾會有人丟個文章鏈接進來。
這些朋友、朋友圈,說實話對自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你每天在刷朋友圈的時候,不知覺會花費了一些時間在這些上面,對自己沒有任何作用。
不是有句話說,丟掉舊的,才能迎接新的。
人生或許就是這樣,我們總要和一些人告別,和那些過去的印象告別,然后再去重新認識彼此。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網絡溝通平臺,朋友圈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溝通渠道,也是宣傳渠道,我們既然會用到它,那就要好好打理它,定時的去清理去整理去歸類一些朋友、家人或者是職場上的領導與同事,都是十分重要的。
整理了朋友圈,其實是為你對近一段時間的人際關系進行了梳理。比如,有些是需要聯絡了,有些是需要清理了,有些是需要關注一下了。
2、勇敢突破自己,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有一段時間,舒適區一詞很火,很多人說要想有進步有發展,必須要敢于跳出舒適區,去接受一些磨礪或鍛煉,才能提升自我。
那么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是辭掉現在的舒適的工作嗎?去挑戰一些對自己難度很高的工作,還是創業呢?
小川叔在書中說到,自己曾一度特別害怕當眾發言,很喜歡躲在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里,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后來因為出書的契機,要去宣傳書籍,逼迫著他去學習演講,去與人互動。
后來,他慢慢發現自己愛上了演講,甚至愿意自費花錢參加一些演講俱樂部,提升演講能力。他會去一些高校演講,是那種沒有任何報酬,有些主辦方還不提供車馬費、住宿費。但是,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去了。
后來他的演講水平越來越高,在俱樂部中參與了各種比賽,獲得了大大小小的獎項有12個。
他還參加了奇葩說,雖然海選就已經被刷下來了,但是這種經歷也是一種財富,他敢于邁出來第一步,就是一種突破自我。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相信也有很多計劃很多想法,但總是會停留在想的層面,沒有實際行動。那么我們該如何行動呢?更多的是需要一個契機去逼迫自己,小川叔是因為要宣傳書籍,所以學習了演講。我們自己也可以利用工作上面的契機來提升自己,比如PPT、EXCEL等做的好,學到了也是自己的一項技能。
3、終身學習。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是只有在學校里需要的,人生在世,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保持進步。
小川叔今年已經四十歲了,但他還報考了香港大學去讀書。他讀書不是為了鍍金,不是為了混文憑,而是想要梳理自己。
梳理自己,是要對自己目前生活、工作做一個總結,哪些是可以保留下來的經驗,哪些是需要及時改正和完善的地方。
只有梳理后、才能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找到正確前進的方向。
有句話說,方向對了,再慢終點也會到達的。所以,我們在梳理自己的時候,要多問問自己,最初的目的是什么?達到了嗎?需要調整嗎?以及接下來的調整工作要怎樣做呢?
而在這梳理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還要不斷進步,才能跟得上這飛速發展的社會。
比如,小川叔在出書之后發現了自己還要學習演講,可是這是他的弱項,他要學習,才能提升演講水平,才能不緊張不害怕。
在職場,他剛開始不會帶領團隊,后來因為工作變動,他有了兩個副手,但怎樣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又是考驗他的時候了。
他喜歡思考,思考之后列出近期的學習計劃與目標,達成之后,檢測與分析。這樣才成就了他從一個小職工到總裁的升遷,從月薪三四千到年薪四十萬的跨越。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來說,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由不得我們來決定,但是打理朋友圈、突破自我、學習與思考,這些事情并不難,只要我們肯努力去做,才有改變“窮忙”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