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爸爸,專注3-10歲兒童好習慣養成方法
和中國父母一起發現更好的兒童成長空間
微信搜索公眾號【設計獅爸爸兒童房】
---------------------------------------------------------
據統計,僅今年5月至8月,媒體曝光或被上報的校園霸凌事件就有68起,而大部分霸凌根本不會出現在公眾視線,因為大部分孩子會選擇沉默,而大部分學校和老師根本意識不到這是“霸凌”。
霸凌(Bullying)指一種帶有攻擊性的行為, 很多人腦海里的“霸凌”只是針對身體上的暴力行為,但其實霸凌還指在精神上的控制和傷害,而且是反復加害,包括語言上的攻擊謾罵,集體的冷漠孤立,甚至是網絡上的惡意攻擊和侮辱。
被霸凌者如果是兒童,對心靈的傷害往往會持續一生。
《美國精神病學雜志》在2014年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童年時遭受的霸凌,其影響可能會從青春期和青年時期一直持續到中年,這些孩子在23歲和50歲時都會遇到更大的心理困擾有更大的抑郁、焦慮和自殺風險。
作為父母,我們一方面應該譴責霸凌者,督促教育體制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應該重視孩子的教育,預防孩子成為“被霸凌者”。
其實霸凌受害者并沒有統一的特征,根據美國調查顯示如果一個學生與Ta的同伴較為不同,那么Ta就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但是,我們還是能規律中找到預防的方法的。
教孩子說“不”
我們知道,當受害第一次被傷害或欺壓后,如果能義正言辭的說“不”,就更有可能阻止施暴者的下一次傷害。反之,如果妥協和縱容,則鼓勵了施暴者,更有可能陷入被霸凌。
Being assertive在美國小學是一門需要單獨教授的課程,它是讓孩子學會用calm(冷靜)、firm(堅定)、respectful(有禮貌)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在美國,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如果不捍衛自己的權利,沒有人會為你發聲。這門特殊的課程,從小就要學好。
培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有兒童心理學家指出,被霸凌的孩子往往有“低自尊”的特征,對自我的價值有負面的評價,比如覺得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公平對待等。
培養“高自尊”和“自信心”這些點你做到了嗎?
?不要體罰孩子;
?不要將自己的煩悶發泄到孩子身上,孩子不明白發生了什么,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對自我的懷疑。
?多給孩子正面的經驗和激勵,在日常生活中營造溫暖感和促成自我價值感的事。(通過環境為孩子建立自信的方法>>)
?給孩子創造安全感,適時對孩子表達愛、欣賞和鼓勵(歐美家庭是如何為孩子打造安全感山洞的>>)。
培養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瑞士有研究調查發現,男性霸凌受害者一般在家庭關系中,與父母過分緊密,或者家長對孩子保護過度;而女性受害者,則更多來自被情感虐待的家庭。
父母要注意不能用愛和保護把孩子孤立。在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的同時,從學齡前開始要培養孩子獨立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然一旦進入小學,脫離了父母的過度保護,孩子會更脆弱,無法應對沖突。
建立親密的親子分享關系和長期興趣
有外國研究發現,有些受害者在經歷過霸凌后,受到的負面影響較小。
他們較一般的受害者有較強的控制感,有支持性的家人和同伴,能在受害者被霸凌后讓Ta傾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或者給受害者提供建議與支持;有的受害者專注在興趣愛好上,可以釋放和應對壓力,因此不容易收到心靈上的負面影響。(親子閱讀是閱讀興趣的第一步>>)
告訴孩子你是獨一無二的
父母要致力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TA值得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應該尊重彼此之間相同和不同的愛好和生活方式。這才是讓孩子接納自我,也接納別人的最佳方式。
霸凌雖然通常發生在小學之后,但無論是霸凌者還是被霸凌者,都和兒時的教育密切相關,防止霸凌,從學齡前開始。
--------------------------------------------------------
好習慣是父母留給孩子最重要的財富
設計獅爸爸·致力于研究孩子的成長要素、
創造良好的家庭習慣培養環境
您有任何關于孩子成長的煩惱,歡迎隨時留言給我們
請微信搜索公眾號【設計獅爸爸兒童房】或微信號【shejiship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