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書薦書|家庭之傷——《我們為什么被霸凌?》讀書筆記

在我記憶中,不曾成為霸凌者,或者被霸凌者。但是,由于網絡的迅猛發展,我聽聞過不少霸凌事件??墒?,他們為什么會霸凌或者被霸凌呢?是荀子的“性惡論”,還是單親家庭或者重組家庭帶來的親情缺失?是不是完整的家庭就一定能夠沒有霸凌或者被霸凌?面對霸凌,我們應該做什么,家長應該做什么,老師應該做什么,社會又應該做什么?帶著這樣多的疑問,我走進了這本書。


基本信息

書名:我們為什么被霸凌?

作者:陳嵐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7月第1版


本文概述

《我們為什么被霸凌?》的作者是陳嵐,一名知名作家、主持人、女性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研究者,也是兒童公益組織“小希望公益聯盟”創辦者,先后創立了多家青少年保護機構。不過,比起這些身份,更能引起我注意的是,她還曾經是一名霸凌的受害者。不身處地獄的人,不會知道地獄里有多黑暗。她被霸凌的經歷,注定讓她對霸凌的理解比旁觀者更為深刻。但是,難能可貴的是,她并沒有僅僅從受害者的角度,向世界抱怨或者自憐,而是,從追根溯源的角度,結合被霸凌者和具有反思能力的霸凌者的經歷,探索了一部分霸凌者的心路歷程,給出一些被霸凌者以及被霸凌者周圍人的處理霸凌、避免霸凌的措施。

本書分為七個部分。陳嵐從動筆的動力和意圖、霸凌的定義及分離,到各國關于霸凌的立法情況引入話題,從自己被霸凌的經歷開始,從兒童的惡和成人的惡兩個層級,講述了四幕13個霸凌或者被霸凌的故事,最后一個通篇暗黑色調、僅在話外音微露一絲溫暖的故事結尾。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原生家庭對于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重要意義,有些霸凌者因為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所以,用霸凌行為將傷害投射給被霸凌者。有些被霸凌者因為在原生家庭中受到傷害或者忽視,所以,為成為霸凌者的獵物。也有些霸凌或者被霸凌者原生家庭是否有問題不可考據,但是,那些被霸凌者沒有得到來自家庭、來自教師、來自社會的支持,導致他們成為霸凌的犧牲者,這種霸凌帶來的傷害一直跟隨他們,成人之后也很難脫離。

如果你是被霸凌者,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書,你可以發現自己并不孤單,你可以知道你還有哪些力量可以借助;

如果你是家長,建議你讀一讀這本書,不要成為又聾又啞的成人,當多年以后再一臉無辜的說“我都不知道”,身為家長,你不知道已經成為一種原罪;

如果你是老師,應該讀一讀這本書,也許在你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未見過霸凌,但不意味著霸凌或者霸凌的前身,不曾存在;

如果你是路人甲乙丙丁,更需要讀一讀這本書,不要讓自以為是的玩笑,造成別人的被霸凌,所有的霸凌都是不會泯滅的記憶,終將流轉回歸你的身上。


讀書筆記


1、霸凌的定義

根據國外的專業研究,現代霸凌被分為四類。

1)傳統霸凌(Traditional Bully),即靠武力欺凌,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凌弱,采取打罵、恐嚇等方法,可能造成身體和精神傷害。這類霸凌比較明顯且容易辨別。

2)流言霸凌(Gossip Bully),基本不用武力侵犯,而靠嘲笑和散布流言蜚語去敗壞被欺辱者的名譽或者對其進行孤立。這種霸凌多半由小團體操縱,即便不造成身體損傷,但心理損害較大且影響也更久遠,消除后果要花較長時間。

3)網絡霸凌或電子霸凌(Cyber Bully),是高科技時代的新產物,即通過電話、電郵、網絡、手機短信等電子手段,向欺凌對象實行攻擊、誣蔑、恐嚇等。專家特別指出,網絡霸凌可能是現實黑色會中第一、第二類霸凌在虛擬世界的繼續。有人把實施第一、二類霸凌的錄音、錄像散布到網絡,對受害人施加進一步的傷害。與此同時,現實中也可能發生另一種情形,即被欺凌的對象或許依靠網絡電子工具的隱蔽性向霸凌者發起反擊,從而使霸凌雙方出境發生逆轉。

4)大眾電子霸凌(Inadvertent Cyberbully),這類霸凌不一定直接向被欺凌對象發起攻擊,而是利用網絡媒體工具對其造成間接的壞影響,比如冒充受害人開博客、發文造謠、曝光其不雅照片等,時常是受害人還蒙在鼓里,謠言就已經散布到滿世界了。這里霸凌者和被霸凌者多半互不認識,沒有離開沖突。霸凌者僅僅是聽信網絡謠言,就對被霸凌者及其親友造成巨大的傷害。


2、霸凌的立法

美國——從2000年開始立法嚴懲校園欺凌行為。目前,全美有45個州頒布了《反霸凌法》。

澳大利亞——2003年制定了《國家安全教育框架》,這是澳大利亞及全世界第一份國家級別的安全學校建設指導政策。

韓國——分別于2012年、2013年、2014年連續出臺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對策方案,并開通24小時舉報熱線,將校園周圍200米設為警察負責區。

日本——國會于2013年通過了《校園霸凌預防對策推進法》。

中國——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于2016年下發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


3、被霸凌的原因

1)不受家庭重視的、離異家庭的、重組家庭的小孩,比較容易被欺凌。

2)太拔尖、太優秀的孩子,因為他人的嫉妒,也容易遭遇欺凌。

3)學習、生理或者外貌有不足的小孩,比如成績太差、口吃、體味、發型、胖、丑、衣服老土等。有時候跟老師關系太好或者太差,也是遭到霸凌的原因。

4)沒有任何原因,只是運氣不好。


4、能為被霸凌者做的一點點事情

1)身為被霸凌者,要主動的尋求值得信賴的成人的幫助。

2)身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不要讓孩子在地獄中獨自煎熬。如果你沒有能力成為一個家長,那么干脆不要生養。

3)身為老師,要注意對喜愛或者不喜愛的孩子的尺度,要知道,你的行為會引發孩子們的霸凌行為。

4)身為路人,要注意玩笑的界限,每個人對于玩笑的理解是不同的,不要將你的歡樂建造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要注意所謂的“正義”語言、行為,網絡暴力不值得提倡。


讀書感受

這本書,我分了幾天讀完,一拿起來心里就是沉沉的壓抑。雖然我還沒有小孩,但是開始擔憂,我的孩子會不會遭受到有緣由或者沒有緣由的欺凌?我在以往未曾記住的過往中,是否給人帶來了欺凌?或者有我未曾注意到的欺凌發生在我的身上或者身邊?

一個強大的心靈、一個粗枝大葉的性格,可能讓你繞過一些被欺凌的事宜,但是,當欺凌到達一定程度,誰又能說僅僅依靠自己,就可以面對?面對霸凌,我們需要注意,需要思考,甚至需要懺悔。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評論,謝謝!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