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去日本的那一天,早上五點鐘拼著老命從床上爬起來,趕9點多的早班機,去到機場的時候整個人都還是懵的。這個懵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下午兩點在東京的羽田機場降落,才稍稍有了“啊我終于到了日本”的實感。初到日本,并沒有身在異國的陌生感,因為機場里鋪天蓋地的中文漢字,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心。
日本的交通尤其是鐵路系統很復雜,雖然早早做好了攻略,頭一次買票的時候看著花花綠綠的線路還是有點腦殼疼,所幸旁邊有貼心的中文向導,我們很快買到了去市中心的票。所以說,去日本的大城市比如東京、大阪之類,不會說日語其實困難也不是很大,因為到處都有中文向導。
酒店入住手續辦理完了之后,我們出去和在日本的小伙伴吃了一頓超級棒的烤肉,然后在新宿逛了一小會,就回酒店休息了。
在這里簡單說一下這一次日本行的情況。這是我和表姐小賴兩個人的自由行,我們倆都不會日語,基本上靠著一口英語加上比劃走天下。所有的行程都是在出行前訂好的,考慮到安全問題,我們全程入住酒店而不是民宿,訂房大任靠小賴一手承包,好像都是在booking上預訂(我沒有參與也不太清楚)。我的日本簽證是在淘寶上辦理的,按照對方的指示填寫資料然后快遞寄回就ok了,簡直不要太方便;出行前還在淘寶租了一個移動wifi,基本上解決了在日本的網絡問題。
DAY 2
上午去了東京市內著名的筑地市場覓食。筑地市場與其說是一個海鮮市場,不如說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型美食廣場。因為是大早上,我和小賴沒有吃海鮮丼,而是選擇吃壽司。不得不說日本的壽司真的比國內的壽司好吃,醬料比較偏向清淡,芥末的味道恰到好處,使得原材料的鮮味在口腔里一展無遺,尤其是吃到店里招牌的金槍魚壽司,生魚片完全沒有腥味,入口即化,如果不是太貴簡直是想吃到飽…
吃早飯吃了個八分飽之后,我們就在筑地市場附近晃悠,一邊晃一邊繼續吃吃吃。先后吃了草莓大福、抹茶冰淇淋……還因為太飽了,忘記吃一直心心念念的玉子燒。(哭唧唧)
吃飽喝足之后我們去了雷門商業街和淺草寺,很可惜的是我們去的時候,雷門那個標志性的正門正在裝修,所以算是有點小小的遺憾吧。淺草寺門前可以求簽,自己投幣取簽就ok了,抽到兇簽就要把簽文系在樹上(現在是一個鐵架子)化解。我們簡單地在寺里轉了一圈,就因為天氣實在是太熱而離開了,后來聽說我們去的那幾天,是日本最近幾年,最熱的一段時間。
然后我們坐地鐵去了上野公園。因為是臨時打算去那的,所以去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公園里有零零散散的游客,人不多,給人一種很休閑很舒適的感覺。上野公園最漂亮的時候是每年日本櫻花季,而我們去的時候不是櫻花季,所以它在我眼中,就是一個挺漂亮但是沒什么特別的公園而已。
晚餐是在酒店附近一家小面館里解決的。日本的拉面店大部分會配有一個自助的投幣式點面機,點餐是一個特別新奇的體驗。店里靜悄悄的,食客來了之后自己點單,然后取餐,吃完就自行回收餐盤,全程都不用開口講話。來的大多是附近的上班族,提著公文包,獨自一個人來默默地吃完,又默默地離開,很有日本“一人食”的風格。也是在這個時候,才讓我有了“原來我真的在日本”的醒悟。
DAY 3
今天是我們在東京呆的最后一天,下午就要乘坐新干線去京都了。上午寄存了行李之后就到新宿附近逛街,結果買票的時候買成了原宿……幸虧日本地鐵站里的精算機可以補票(超級方便)。
坐新干線的時候順帶體驗了一下日本的車站便當。在這里要提一下,日本的大部分交通工具是不允許吃東西的,但是新干線除外,在站臺上的便利店里會賣限定的車站便當,現在已經變成了日本的一種車站文化,新干線上很多人都人手一盒便當。我們買了一份明太子牛肉的便當,意外的……并不是很好吃。(去的時候好多便當都賣完了)
初到京都,好像一下子從現實跑進了小清新日劇里,街道非常干凈,也非常的安靜。走去預訂的日式旅館的路上,偶爾會有穿著工裝開著小卡車的工人路過,也偶爾會有遛狗的人優哉游哉地經過。京都的確是一個讓人感覺很舒服的城市,在這里,所有的節奏都會慢下來。
晚上去了京都站著名的拉面小路吃博多拉面。我們去的時候人不多,排了一小會隊就到了。豚骨拉面超級好吃!不過吃完了感覺有點咸的慌,就又去樓下買了一杯抹茶冰沙。
然后就坐公交回旅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