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兵團工作匯報時指出:“做好新疆工作,要堅持工作力量下沉,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組織體系和工作力量要直達基層,充實基層一線力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把準群眾訴求,及時解決基層群眾的困難和矛盾”。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我們黨預防化解社會風險、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法寶。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深刻理解其時代內涵;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堅持守正創新。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深刻理解其時代內涵。“楓橋經驗”創始于1963年,其要旨是怎樣妥善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問題,經驗是“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改革開放以來,“楓橋經驗”形成了“黨政動手、依靠群眾、源頭預防、依法治理、減少矛盾、促進和諧”的新格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黨的十八大以后,“楓橋經驗”適應新的形勢與任務的要求,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60年來“楓橋經驗”的具體表達無論怎樣變化,“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參與、群眾享有”的群眾路線一直是最核心內涵。實踐充分證明,“楓橋經驗”是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是新時代社會治理必須堅持和發揚的“金字招牌”。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同樣也是新時代“楓橋經驗”最本質的特征。與時俱進地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就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健全完善黨組織統一領導的基層治理組織架構,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讓矛盾在基層就得以解決,提高辦事效率。要加快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緊盯基層治理的薄弱環節,不斷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要加大黨員干部管理力度、加強素質教育、加快本領養成,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基層管理服務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組織的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的每個末梢,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更好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讓黨的意志和精神上下融會貫通,確保黨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面領導。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堅持群眾路線。發動和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精髓所在、靈魂所在。人民群眾是“楓橋經驗”的動力源泉,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真正的銅墻鐵壁。堅持既要依靠群眾、更要為了群眾,用腳步丈量民情,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上下功夫,點對點、面對面地做群眾工作,著力打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要堅定不移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關心每一項“關鍵小事”、解決每一件具體糾紛上,做到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治理成效讓群眾評判、治理成果讓群眾共享,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堅持創新。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踐行“楓橋經驗”要與時俱進,要堅持創新。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發展,對社會治理提出了新挑戰,也為“楓橋經驗”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特別是在當下的數字化改革大潮中,推動新技術應用與社會治理創新深度融合,實現數字賦能數字治理,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趨勢。因此,推進“楓橋經驗”與數字化結合,需要把“楓橋經驗”基本精神與現代化治理理念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科技+”“互聯網+”社會治理創新模式等,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創新發展,更好的指導社會治理,不斷推動平安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