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
“你來幫媽媽,
我們一起做飯好不好?”
孩子總想吸引父母的關注,一旦父母忽略了他,他就會變著花樣搞事情。
跟孩子講道理行不通。面對孩子那似懂非懂、蠻不講理又賣萌撒嬌的樣子,家長真是一個頭兩個大。
怎么能讓孩子好好聽話,乖乖合作呢?
其實,“道理”講不通,是因為"方法”沒用對,不妨調整思路,換個方法,你會發現:
孩子變得配合了。
舉個例子,媽媽要做飯,孩子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身上癢癢,各種吸引媽媽的注意力。
方法 A :你能安靜一會兒嗎?沒看到媽媽在做飯啊?
方法 B :你來幫媽媽,我們一起做飯好不好。
方法 A 通常是命令和指責,后續引發的經常是漫長甚至無休無止的哭鬧和不高興,接下來家里充斥的就是家長一系列的大道理和孩子不停的尖叫和耍賴,光是想一想就頭疼了。
而方法 B 則是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到做飯這件事中來,孩子會開心地投入其中,不僅解決了問題,還收獲了一段美好的親子時光。當然,你需要做好準備,最初孩子參與做飯,確實會比你單獨做飯更費心。
適用場景:
孩子要求陪伴的時候。
這樣說會給孩子帶來什么?
被關注;覺得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