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西蘭的旅程,是在人間凈土里一場美麗的夢。我們沉浸雪彼岸蒂卡普、普卡基湖畔的春暖花開,在達尼丁路過了南半球的“維多利亞時代”,最遠去到卡卡角那個狂風呼嘯、浪潮洶涌的世界盡頭,又折返到美麗到應屬于女王的皇后鎮,最后去瓦納卡尋找那棵世界上最孤獨的樹。
其實每場旅行讓人尤為難忘的,還有那些沿途風景,那些鞋子踩在松軟河灘上的沙沙聲、暖陽在皮膚上留下的微微灼熱感、車窗外吹進的清風,都是我們來過這如詩如夢風景里的真實印記。新西蘭旅程的沿途風景尤為珍貴,駕車行駛穿梭在稀少的城市、大片的山川、湖泊和沿海之間的公路上,我們真切感受并享受著被世間遺忘的感覺。
蒂卡普湖——普卡基湖:如果白云有壓迫感
第一次登陸在新西蘭這片大洋洲土地,和初次自駕歐洲的感覺很像:駕車飛奔在盡頭充滿神秘的高速公路上,而天空總是給我們滿滿的壓迫感。不同的是:歐洲那時是陰天,而新西蘭此時是晴天。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中間,比起能遮住陽光的白云,雪山渺小如蟻,而每每望去白云,那背后深邃的藍色都在提醒我天空的浩瀚。
在這片大地上,我領會了晴朗藍天白云的壓迫感。
我們從基督城登陸新西蘭南島,第一站是大洋洲最大的淡水湖——蒂卡普湖:寶石藍的大湖,北岸是雪山,南岸是小鎮,西南有座小山坡可以俯瞰大湖、仰望星空,這片地方簡直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賞賜。
而我們的第二站,是另一片大湖——普卡基湖:牛奶藍的大湖,北岸也是雪山,南岸有少許人煙但沒有小鎮。我們便住在普卡基湖南岸的湖濱小屋。
白云的壓迫感、兩座大湖、8號公路便是新西蘭給我的初印象。
特澤維爾:水墨畫卷“暗藏殺機”
我是在普卡基到蒂卡普之間尋找高山三文魚場途中經過特澤維爾,連綿雪山下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頭。這樣的畫卷在南島我們這一路上比比皆是,即便在陰天也很宏偉。
快到三文魚場的地方,湖的對岸是一片平原,平原上方是雪山。在偶然的陰天籠罩下,湖水原本的牛奶藍映這天空的蒼白,山頂雪峰霧氣繚繞,當時只覺得這只有黑白二色的山水簡直如水墨畫一般。寒風襲來,只覺沒有什么地方比這里更適合發生一場武俠與劍客的對決。
而事實上,特澤維爾是《魔戒》電影中“佩蘭諾平原”大戰取景地,洛汗國與剛鐸勇士們,在此與數萬半獸人決一死戰??磥韺@里我與導演有著一致品位:美妙到不真實的地方,太適合暗藏殺機。
普卡基湖——達尼?。和ㄍ矇m的鄉村小路
我們在新西蘭南島旅行中,目的地以自然風光為主,達尼丁是其中少有的一個城市目的地,而達尼丁的蘇格蘭式城市風光著實沒讓我們失望,不過那已經放在另外一篇博客講述。離開普卡基湖奔向達尼丁的這一路,就是想象中從鄉間奔向大都會的一路:窄窄的像鄉村小道一樣的公路,兩旁就是草垛和牧場,路牌和草場后的一棟棟屋子會告訴我們經過的鄉村,在滿眼藍天和綠草當中,公路和一路相伴的輸電線毫不違和。
有時我們也會經過小丘陵,經過漫山遍野的小黃花。我的童年明明沒有待在過這樣的地方,但這里就是讓我想到小孩子奔跑玩耍的畫面。
最后,到路逐漸變寬、車輛漸漸多起來的地方,透過重重盤山路看到山下密集的城市,我們知道目的地將到。這一路上,我想到的最多的就是“我曾經跨過山河大?!边@句歌詞。
達尼丁——卡卡角:奔赴世界盡頭的路是怎樣的
一直幻想著到一片大陸的盡頭,看一看天涯海角的風景,想象那里沒有了植被屏障的庇護,大海會有多么狂妄,想象洶涌的浪潮會把海岸沖刷成何樣的峭崖嶙峋,想象崖上燈塔在狂風巨浪中是何等搖搖欲墜,諸如以上。事實上,我們在南島南端、距南極只有2000多公里的卡卡角,的確是看到這樣的畫面。
但我沒想到過奔赴那片盡頭時,會走過什么樣的路。然后我們上到了1號公路,看到了新西蘭南島一貫的旅行沿途:藍天、青山、綠草、羊群。
不過,似乎,隨著我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畫風還是加上了少許詭異:天色不再那么藍而加上了少許慘白,白云不再是薄紗般純白而結塊成似蘊藏暴雨的暗沉厚重,草原不再那么綠而加上枯黃和禿敗,牛羊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慢慢凸現的海岸線。生機的悄悄流逝,還是給了大陸盡頭獨特的景觀和氣場。
沿途的屋子都是低矮而門窗狹小,像是防護的港灣,不似四季如春的皇后鎮那些房子動輒整個立面的大落地窗,像是張開懷抱享受大自然。
這樣的畫面,好像狂風暴雨、滔天海嘯抑或什么末日災難隨時到來,而奔跑在這條路上像是在奔向一場狂風暴雨。
卡卡角——皇后鎮:從大自然的狂暴到懷抱
所以,從大陸盡頭的卡卡角到中部皇后鎮的路,則是從海風、巨浪、陰雨逐漸回到春風和沐當中,看著大自然的臉色一點一點從陰沉變成晴朗,路邊草地從炸裂一點點變得溫柔。
干凈的藍天、軟綿綿的白云、青青的草地、中間點綴的小花、遠處的雪山全都回來了。好像預告我們將到的地方四季如春。
皇后鎮的風景讓我用四個字概括,便是“四季如春”。當然,那只是一種感覺,我在皇后鎮只待了短短一周,并沒有見識到它的四季如春,但它讓我見識到了什么是大自然的懷抱:一群雪山中包裹著一片狹長的湖泊,湖邊那片世外凈土上,花草樹木繽紛,人民夜夜笙歌,這不就是現實中的霍比特村么?
特別是,從世界盡頭那無盡汪洋、驚濤駭浪、疾風勁雨、峭崖嶙峋中走過來,感覺這趟旅行似見到大自然變臉,在這里大自然特別的溫柔,應是它的懷抱吧。
皇后鎮——瓦納卡:追逐一片孤獨
在皇后鎮見到是大自然的溫柔懷抱,那么在瓦納卡看到的應是它的安靜與孤獨:瓦納卡依然是雪山、大湖,但人煙稀少、冷清不少。特別是看著那棵“孤獨的樹”靜靜佇立湖水中,似乎大自然在享受著這里的安靜、不被打擾。
離開皇后鎮前往瓦納卡,也是一段從喧囂走向孤獨的路途:當我們跨過橫跨瓦卡蒂普湖支流的小橋后,人氣越來越低,皇后鎮的熱鬧景象在我們身后一點點遠離,然后我們又一次駛上兩旁是山、山下是草原的公路,只有兩條車道的高速公路。
這一程路特別孤獨,連綿丘陵和山脈像是在羅伊峰步道上看到的暗沉山色,就連牛羊都很少出現,我們駛過這段孤獨的路程通往孤獨。
瓦納卡——基督城:去往來時的地方,卻又完全不同
從瓦納卡到基督城是我們這趟新西蘭之旅的最后一段路途,在基督城我們將乘機飛回祖國大陸,正如我們在基督城落地登陸這片美麗的地方。如果從基督城出發走的72號公路是奔向春暖花開,那么這趟走的8號公路就像是通往被遺忘的荒涼。
這趟旅程中,我們最后一次看到瓦納卡湖水的時候是在離開時經過它的支流,湖中小島的樹木隨風招手告別。自那里開始,8號公路兩旁的畫風由綠色漸變為黃色,那黃色讓我想起了庫克山下的漫山蒼黃,讓我進一步明確了旅行的意義就是自己走到一個地方去看看,去感受風景里那相機拍不出來的蒼茫、浩瀚與深邃。
再看著壯麗雪山下細成一條線的公路,在車上一路馳騁跨過雪山大湖、草原河流,一天通達數百里,從無人之境一直到繁華鬧市,能感受到人類對世界的改變有多么深刻。
從瓦納卡一路回到基督城這段路也許包含了太多風景,也許因為這是我們這趟新西蘭之旅的最后一天,一路上回想到這些天看過的很多風景,比如72號公路看到的雪山、拉卡亞河岸的砂石灘、庫克山的蒼黃、達尼丁的天空等等,拍了很多照片,但就不在blog中逐一列出了。
最后鋼筋水泥的印記越來越多知道再也看不到雪山的影子,那些紅色的大柱子和綠色的大自然對撞不能再強烈,矮矮的建筑上天空依然壓著是厚重的云朵,這又讓我想起蒂卡普湖上空白云帶來的壓迫感。
——End——
關于新西蘭的沿途風景:
新西蘭的旅程: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湖畔:雪峰彼岸,那片夢里春暖花開(上)》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湖畔:雪峰彼岸,那片夢里春暖花開(下)》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湖畔(酒店篇):水岸小屋里,那場歸隱的夢》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庫克山:冷峰下,那些遺落世外的蒼茫(上)》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庫克山:冷峰下,那些遺落世外的蒼茫(下)》
《旅行?新西蘭?達尼丁|火車站:屬于南半球的“維多利亞時代”》
《旅行?新西蘭?達尼?。烫茫汗茱L琴聲里,那南半球老城的舊時光》
《旅行?新西蘭?達尼?。∠螅耗习肭蚝I小城的一段日光剪影》
《旅行?新西蘭?卡卡角|(下)世界盡頭,是驚濤巨浪,亦柔如彩虹》
《旅行?新西蘭?卡卡角|(酒店篇)世界盡頭的海浪上,那座小木屋》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1):南阿爾卑斯懷抱里的桃源小鎮》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2):瓦卡蒂普水岸的無數種欣賞方式》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3):瓦卡蒂普湖畔的世外樂園》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4):世外小鎮里的“世俗”美食(上)》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5):世外小鎮里的“世俗”美食(下)》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酒店篇):將雪山、大湖與小鎮掛在墻上是什么感受》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瓦爾特山:陽光草原與蒸汽船里的慢時光》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格林諾奇:《魔戒》里的夢幻“中土”(上)》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格林諾奇:《魔戒》里的夢幻“中土”(下)》
大懶熊寫的東西很多,喜歡本篇游記的,就關注專題《神游紀》或文集《大懶熊的云游—大洋彼岸南半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