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英國殖民地的地方,或多或少會留下一些英倫風情,在滿是山河湖泊的新西蘭,大部分時候只能看到汽車右駕這個“英國特色”。
從內陸南阿爾卑斯雪山群下,奔向大陸盡頭——卡卡角的路上,我們經過了海濱城市但尼丁,南半球最多維多利亞時代印記的地方。
我們與新西蘭式英倫風情,便這樣偶遇了。
在大部分信奉天主教的國度里,教堂都是當時市鎮里最高的建筑,并在后期的城市建設中給予教堂相對獨立的地理地位。
在但尼丁亦不例外,遠在火車站的我們就能看到那教堂塔尖。
于是教堂便成了我們但尼丁之行的第二站。
第一教堂:但尼丁天際里那塔尖
從知名的但尼丁火車站,走向城市八角廣場途中,便能看見廣場邊“鐘”山Bell Hill小山丘頂端,那高聳突出的塔尖——
相比歐洲知名教堂相比,遠不算高,但這座城市給了第一教堂它應有的突出地位。
這座建于1862年的教堂屬于奧塔哥第一教會,是整個新西蘭第一座教堂,“第一教堂”名副其實。
同樣彰顯教堂地位的,還有那整個山頭大小的庭院。
庭院門口,精致、斑駁的鐵欄,莊嚴的門柱,與教堂建筑上數不清的小塔尖一起,簇擁著主塔指向蒼天,讓我們心中多了幾分敬畏。
56米高的鐘樓主塔,比中堂高出一倍多。近距離仰視起來,還是有幾分偉岸。
特別喜歡這樣仰望,說不出為何,只覺得這是哥特教堂最好的打開方式。
走進教堂那瞬,世界突然安靜下來。仿佛地毯收走了所有聲響,只留下了莊嚴。
入口與大廳之間還隔著門廊,空間不大,結構卻安排得緊湊。
門廊的紀念碑,緬懷著這里的第一任牧師、第一任行政長官和教堂建筑師。
走進大廳,我們以為自己進入了一間蘇格蘭村莊小教堂:
不多的座位、小小的布道壇、潔白的石灰墻,配上木飾面與木頂。一切都看著溫馨、舒適、與歐洲石室哥特教堂截然不同。
特別喜歡教堂的管風琴,第一教堂的風琴并不大,琴管排在布道壇兩邊,便已是大廳里最優氣勢的部分了。
兩面褪色、殘破的英國國旗,依舊懸掛在風琴管上。也許,是為了紀念過去的舊時光吧。
午后陽光,穿透彩色玻璃大窗灑在座位上,窗上繪的是耶穌生平的故事。
不高的拱頂上,木梁縱橫交錯,也許這就是蘇格蘭式哥特風?
走出教堂時,陽光正好穿過塔尖。
此時新西蘭的氣候已開始變暖,但教堂邊的老樹尚未長出新芽。哥特教堂配老樹,晴天和陰天該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畫風吧。
和門廊的紀念碑一樣,教堂內外隨處物件上,能看到紀念先驅者們的印記。比如草地上那教堂早期的掛鐘。
逛完了教堂庭院,我們便要離開。很喜歡庭院里的草地和大樹,如果庭院里是一處住宅,該很怡人吧。
圣保羅教堂:哥特教堂與現代主義
從第一教堂走向城市八角廣場,便能看到廣場西北角、地圖上顯眼的圣保羅教堂。
最早于1863年建成的教堂,經歷重建與1915年重新落成,成為主教堂,使用與但尼丁火車站同樣的材料。
教堂不高,且就在景點市政廳的旁邊,因此教堂并不顯眼。然而,這座雙塔尖的哥特教堂有一種獨特氣質,作為教堂控的我們不遠處就被吸引著。
海濱小城的地勢宛若港灣,起伏不平,教堂佇立在一個隆起的小坡上。小小的前院里,一課大樹遮住教堂的半個正面。
站在坡上仰望,不高的教堂像是通天之塔,門前38級階梯仿佛通往天國,兩個鐘樓塔尖,是凡人不可企及的高。
哥特教堂多有種冷峻的氣息,棱線與棱角充滿歲月留下的暗影,陰天里定是一番別樣的景象。
繁復、細致而對稱的構圖里,讓人聯想到舊時的秩序、文化與信仰里的繁文縟節。
教堂的內部意外的簡潔,進門便是中堂。
教堂內空無一人,我們是唯一的游客,作為但尼丁的主教堂,顯得冷清。
印象里一如既往的哥特教堂:高大的立柱棱角分明,撐起交叉弧形拱頂;陽光透過寫滿故事的彩色玻璃窗,變得昏暗。
與大多哥特教堂不同的是那圣壇。
走過中堂,便過渡到與中堂拱頂齊高的圣壇。
70年代新修的圣壇,是現代主義的簡潔,墻面沒有任何雕飾。每個角的棱線上,原本的立柱乃至頂棚全部改為長條玻璃窗。遠優于其它傳統教堂的采光,整個圣壇都沐浴在陽光里。
有機玻璃上的彩色等邊十字架,懸掛在圣壇空中,讓我們以為自己不是在天主教會,而是它下面的某個現代分支教會。
走到教堂外側立面,也能看到古典中堂與現代圣壇的拼接。獨特但不違和,給人印象深刻。
很喜歡哥特教堂的飛扶壁。圣保羅教堂的傳統中堂外,飛扶壁被利用建了擴展的側廊,因此不像巴黎圣母院那般凸出。
管風琴響:沉醉琴聲悠揚,徜徉小城流年
我們是被一陣管風琴聲吸引進了圣保羅教堂,這座教堂也因此讓我們記憶深刻。
古典音樂就像故事,能從里面聽到很多很多。作為古典音樂迷,在中國出生長大,一直沒有機會聽過現場的管風琴彈奏。
在教堂外,我們便聽到那管風琴聲,空氣中無處不在,猶如天國之音。
進入教堂,巴赫的那些宗教音樂,隨管風琴聲回蕩在高大的中堂里。
教堂的管風琴在圣壇旁,原來是一位老婦人與一個工作人員在調試管風琴。
似曾在馬蜂窩別人的游記里,也“遇見”過這位老婦人。我們便靜坐著,聽她試奏了一首又一首。
那些福音書里的音節,從3500根音管里迸發出來,那深沉,震撼得讓人落淚。
我們聽到了唱詩的音樂,聽到了禱告的音樂,聽到了典禮的音樂。音樂里有人聲鼎沸,有幽深靜寂,有這座小城里的故事,有小城很久很久的過去。
聽到了這段琴聲,我們在但尼丁便不虛此行。
聽完了這段琴聲,我們便也到了離開的時候。
走出教堂,陽光恰好從它頭頂照過,那個角度就如我們離開第一教堂時一樣。
——End——
關于但尼丁:
《旅行?新西蘭?達尼丁|火車站:屬于南半球的“維多利亞時代”》
《旅行?新西蘭?達尼丁|印象:南半球海濱小城的一段日光剪影》
新西蘭的旅程: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湖畔:雪峰彼岸,那片夢里春暖花開(上)》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湖畔:雪峰彼岸,那片夢里春暖花開(下)》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湖畔(酒店篇):水岸小屋里,那場歸隱的夢》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庫克山:冷峰下,那些遺落世外的蒼茫(上)》
《旅行?新西蘭?普卡基|庫克山:冷峰下,那些遺落世外的蒼茫(下)》
《旅行?新西蘭?卡卡角|(下)世界盡頭,是驚濤巨浪,亦柔如彩虹》
《旅行?新西蘭?卡卡角|(酒店篇)世界盡頭的海浪上,那座小木屋》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1):南阿爾卑斯懷抱里的桃源小鎮》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2):瓦卡蒂普水岸的無數種欣賞方式》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3):瓦卡蒂普湖畔的世外樂園》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4):世外小鎮里的“世俗”美食(上)》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5):世外小鎮里的“世俗”美食(下)》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皇后鎮(酒店篇):將雪山、大湖與小鎮掛在墻上是什么感受》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瓦爾特山:陽光草原與蒸汽船里的慢時光》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格林諾奇:《魔戒》里的夢幻“中土”(上)》
《旅行?新西蘭?瓦卡蒂普|格林諾奇:《魔戒》里的夢幻“中土”(下)》
大懶熊寫的東西很多,喜歡本篇游記的,就關注專題《神游紀》或文集《大懶熊的云游—大洋彼岸南半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