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的旅行,是一段逃離現實、通向凈土的路。
在稀少的城市、大片的山川、湖泊和沿海里,我們享受著沿途風光,享受被世間遺忘。
南島正中的普卡基Pukaki“牛奶”湖畔,我們沉浸在南岸一片夢幻般的春暖花開。
遙望大湖彼端,是連綿壯闊的雪山。山腰冷霧繚繞、雪峰上風云涌動,讓身在遠處的我們都能想象到那狂風呼嘯、刺骨嚴寒。
這里,便是新西蘭最壯麗的庫克群峰。
胡克山谷Hooker Valley:大雪紛飛下的亂石穿空、鐵索橋寒
胡克山谷的徒步,依然是通向一個冰川湖。
山谷里,依舊是滿眼的蒼黃。
相比塔斯曼,胡克山谷更大、更加知名,也更多游人。景點里,也更多人的痕跡。
距起點不遠,山丘上豎著石碑,紀念開發此地的先驅者們。
整條徒步路線里,修建了三條跨越冰河的鐵索橋。
第一條,在胡克冰河流入穆勒冰川湖Lake Mueller的地方。
過了橋后,我們便一路與細細的河流、和冰河沿岸特有的亂石相伴。
觀景臺上的指引告訴我們,這些冰磧石所在100年前都是冰川,游人們可以站在冰川上。但是隨著不斷融化,在今天,只有走到景區盡頭的冰川湖,才能看到冰川。
空氣冷凝的原因,雪山間迷霧籠罩,徹底蓋住了天空,我們仿佛走在被世間遺忘的一片大地上,越走越深。
長長的鐵索橋帶著我們越走越深。
在橋上,看它跨過冰河、伸向深山,是胡克谷的一道特別風景。
走過第二條橋,山里開始下雪。
大自然讓我們見識了它的變幻莫測,毛毛小雪很快變成鵝毛大雪,山谷頃刻間被白雪覆蓋。
冰河兩岸的亂石上漬滿了雪花。
隨著風,雪瘋狂的撲打在我們臉上。
通向冰川湖漫長的3小時里,冰河時而在我們腳下橫過,時而遠到不見,時而離得很近。
待我們走到步道盡頭的胡克冰川湖時,沒有雨衣的游人們紛紛往回趕。
大雪成了厚厚的霧幕,遠處的雪山和冰川藏在它后面不見蹤影。
返回時,風景已和來時截然不同。雪中的鐵索橋,別是一番景象。
白雪徹底覆蓋的植被、不停飄落的雪花、在雪空中飄蕩的鐵索橋,便是我們關于這片孤獨冷山最后的印象。
后記:山下度假村,那間溫暖的玻璃咖啡館
旅行途中的驚喜,莫過于在雪山里連續步行6小時、滿面風霜的我們,在山谷外發現溫暖的避風港。
旅行途中的幸福,莫過于體力透支、饑腸轆轆的我們,遇見熱騰騰的咖啡與食物。
隔著玻璃回望,冷山依然冷酷,我們不再畏懼風雪嚴寒。
也許旅行的意義正是如此:在離開冰冷、蒼涼雪山的那瞬間,發現了原本的天空是那么的晴朗;在我們享受了獨自漂泊異國他鄉、獨自流浪在無人之境的孤獨后,發現原來自己擁有過那么多的明媚。
在逃遁到世俗之外的凈土、迷失在一座座如畫的冷山里、再最終回到原來的生活后,發現原來我們所擁有的,也是一種美好。
——End——
上篇:
關于普卡基湖:
大懶熊寫的東西很多,喜歡本篇游記的,就關注專題《神游紀》或文集《大懶熊的云游—大洋彼岸南半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