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經濟學025 | 有人群就有交易費用
最近越來越懶了,好多事情沒有堅持下來,周末看了版本的拆書幫,打算用這種方式試一下學習薛兆豐的經濟學。(其實有點類似心靈創富的印象最深的內容、與現實的結合、下一步的動作)
I. 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什么是交易費用,張五常教授給下的一個很廣泛的定義是,凡是在一個人的社會里不存在,而在多個人的社會里存在的成本,就叫交易費用。比如交易稅、跟別人打官司、做公正等等。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交易費用,科斯定律把傷害看做是資源的爭奪,假想一個人同時擁有這些資源的情況下會如何分配資源,從而提出最優方案。但是現實往往非常復雜,社會不是只由一個人組成,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交易成本。科斯忠告我們,得考慮、關心和思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黑板上的問題。
現實中的交易費用有的時候可能高不可攀,甚至可能會大到阻止交易完成的地步,這時候就需要政府、法院等設立制度,對資源、權利進行初始的界定。(這里說的交易,其實不一定是那種真金白銀的交易,避免傷害也是一種交易,是資源的分配)而同樣的,社會自發形成的風俗習慣、道德規范,是可以節省交費用的,是能夠促進交易達成的
今天我們講了兩個主題:
第一,上個單元說的科斯定律:“資源不管誰擁有,他最終都會落到使用價值最高的人手上”。那是一種理想狀態,跟我們的現實生活差距太大。現實生活中到處都有交易費用。
第二,恰恰是到處都有交易費用,所以制度、風俗、習慣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他們是所有權利和責任的初始界定
A1.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歐神一直說dT>0,有交易的地方就有發展。我覺得今天算是理解了,這里的交易并不是生意,而是一種更好的資源分配,資源分配的效率提高,那么經濟自然就會發展,市場機制會不斷運作,資源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間交互。
到處都有交易費用比較好理解,農民把菜賣出去,如果沒有農貿市場,可能賣都賣出去;有了農貿市場,把人集中在一起,那么雖然可能賣的時候要交一筆攤位費,但是至少能夠賣出去,實現交易。
所以我也比較支持小政府,通過一定的規則引導,比如像農貿市場、比如像建設物流機場、高鐵等方式,促進流通,推動交易。但反感一些以保護交易的名義而確定的政策,比如為了降低房價的限購,其實短期可能有效,長期看就是毒藥。
A2. 以后我怎么應用
有交易費用不要緊,關鍵是看交易成本多少,最重要的是在有利潤的情況下完成交易,比如買房,只要房子合適,正常的給中介2個點的費用就該給,不要討價還價,因為市場本身決定了這個事情。向中介討價還價,不如讓房東讓的價格給你。
不要認為所有習俗都是糟粕,結合當前的環境來判斷是否有利
牢記dT>0這個原則,作為判斷事情的一個重要依據
課后思考題
你能不能舉一個例子,你認為他是合理的社會習俗,因為他能夠把資源界定給合適的人使用,或在把責任界定給比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來承擔的?
好多啊,給老年人讓座,門當戶對,結婚給聘金等等。。。
說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我覺得也是一種資源分配,減少交易費用,讓更有能力的人獲得更多的傳宗接代,讓更多的人有安穩的日子可以過(不至于餓死)
感覺會被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