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埃里克森是美國的精神分析醫生,他的人格發展學生既考慮到生物學的影響,也考慮到文化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他認為自我是在人格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并在個人及其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起著主導和整合的作用。他在《兒童期與社會》這本書中提出了“人的八個階段”以及在每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建立了自己的發展理論。
? ? 第一階段為嬰兒期,是從出生到2歲,嬰兒在本階段的主要認識是滿足生理上的需求,發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體驗著希望的實現。在這一階段的教育中,要給孩子提供舒適的環境,讓他產生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
? ? 第二階段為兒童早期,從2歲到4歲,這個階段兒童主要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慮,體驗著意志的實現。在這個階段的教育中,除了給孩子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外,要給孩子探索世界的機會,多鼓勵兒童的所作所為,不要批判。
? ? 第三階段為學前其或游戲其,4-7歲,本階段兒童的主要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和克服內疚感,體驗著目的的實現。本階段亦稱為游戲期,所以,在教育中特別是幼兒和小學低年齡段的教育中要給孩子游戲的機會,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解決各種矛盾,進行自我教育。
? ? 第四階段為學齡期,7-12歲,本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體驗著能力的實現。在這一階段的教育中,老師要給孩子布置一定的任務,讓孩子能夠通過努力完成,,培養他們對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和習慣。
? ? 第五階段為青年期,12-18歲,這一階段的任務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體驗著忠實的實現。這一階段的學生依據進入青春期,因此在教育中老師要充分尊重他們,讓他們能夠有自由、自主的空間,不要給他們太多的壓力。
? ? 第六階段是成年早期,18-25歲,發展任務是獲得親密感以及避免孤獨感,體現著愛情的實現。這一階段的人以及進入大學或面臨畢業,在教育中不能制止他們戀愛,要讓他們在完成好學業、工作的基礎上,獲得親密感,這對于他們能否滿意地進入社會有重要作用。
? ? 第七階段是成年中期,25-50歲,主要是獲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滯感,體驗著關懷的實現,這一階段的男女建立家庭,他們的興趣擴展到下一代。
? ? 第八階段成為老年期(成年晚期),50歲以后,直至死亡,主要為獲得完善和避免失望和厭倦,體驗著智慧的實現。
? ? 埃里克森認為人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特定的發展任務,發展靠近成功測一段,就形成積極的品質,靠近不成功的一段,就形成消極的品質,每一個人的人格都處在兩極之間的某一點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針對不同的階段,發展人積極的品質,避免消極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