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恭喜你通過XXXX公司的面試,請您于明天來我公司報道。”
手機微弱的光打在小青側臉上,她的嘴角輕輕上揚,突然凝住,點了刪除。
這已經是小青最近收到的最好的offer了,薪資優厚,環境優質,有著不可限量的垂直發展機遇。
點開男友的微信,仍然沒有一條回復,他們已經因為畢業的事吵了幾天。
異地三年,她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了,當下買機票到了男友所在的城市。
可到了男友的住處門口,聽到的卻是女孩子嬌滴滴的聲音,她手中的箱子轟然落地。
任憑男友口舌生花,小青還是坐上最晚的一班飛機飛回北京,瑟縮在候機室的椅子上,想起自己錯過的寶貴工作機會,她覺得自己現在一無所有了。
其實,小青在買飛機票時就該知道,她此行所付出的代價中,最大的就是這個來之不易的offer,在經濟學上稱為“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東西。
這是曼昆《經濟學原理》給出的定義。
時間和空間無限,但當我們把時間或空間無限切割,每個細小的坐標點之下,我們能做好的事通常只有一件。
我們選擇了一種,也就是意味著放棄了千千萬種可能。
而在這千萬可能中價值最大的那個,就是機會成本的大小。
若將所有的人生選擇當做經濟決策,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雖然未必得到相應回報,但都付出了等值的代價,那就是從我們手中溜走的機會。
換句話說,回報是不確定的, 但代價卻是確定的。
明白了這點,我們就要在做任何決策時,先看清自己能否付得起對應的機會成本,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一往無前,如果答案是模糊的,充滿太多變數,就要仔細斟酌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