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熒屏上,83版的《西游記》已經(jīng)成為了經(jīng)典,當我再一次認真看完『真假美猴王』這一集的時候,我卻有了自己的一點見解。
? ? ? ? ? ? ? ? ? ? ? ? ? 一
許多人看完真假美猴王,都會覺得假的孫悟空也就是所謂的六耳獼猴是存在的,也是它出來搗亂的,乘著悟空和唐僧鬧矛盾,尤其到悟空打死那幾個強盜的時候,唐僧念經(jīng)超度強盜的亡靈:拜惟好漢,我以好話,二等不聽,卻遭行者,棍子傷身。你到森羅殿下興詞,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性。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jīng)僧人。這時候,孫悟空和唐僧的日常積累的小矛盾已經(jīng)達到了頂點。唐僧為了懲罰悟空,開始念緊箍咒,孫悟空忍無可忍,一氣之下跑回了花果山稱王稱霸。這就給了六耳獼猴機會,打傷唐僧,搶走包袱。出現(xiàn)了兩個孫悟空,兩個如意金箍棒,照妖鏡也分辨不出哪個是真是假,在閻王爺那,諦聽卻是知道了兩個人的身份,但他有怕什么,也不敢明說,所以兩個美猴王又鬧到了如來那里,才化解了這一危機。
? ? 其實,我覺得這一集的關(guān)鍵點在于如來聽到兩只美猴王大打出手,互相爭斗的時候,說的一番話: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二心來斗!這里的二心應該是善惡之心,正邪之心,是非之心,曲直黑白之心。所以,我覺得那一個六耳獼猴其實是如來造的一只孫悟空。畢竟,從孫悟空大鬧天宮一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在西天取經(jīng)的路上,還是有些放肆,和唐僧鬧矛盾,目中無人。盡管在五行山下被壓了五百年,但他還是不服管教,隨心所欲。當唐僧和悟空的一切矛盾升級成一場無法逃避的反目的時候,如來就覺得機會來了,是時候讓搓搓孫悟空的銳氣。其實對于造一個孫悟空并不難,而且,如來和孫悟空的師父菩提老祖也是混鯤的弟子,相傳如來和菩提兩人也有矛盾,自從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以后,菩提為了避免惹火燒身,所以一直隱身,不在露面。
? ? ? 言歸正傳,如來造的六耳獼猴完全和孫悟空拼個半斤八兩,誰也不落下風,而且,六耳獼猴還能預知未來,那么為啥還要自尋死路呢,其實就是如來的一出戲。曾經(jīng)無法無天的齊天大圣,誰都不是對手,還練就了火眼金睛和72遍,六界都敬三分,卻在五百年后,遇到了一個對手,令悟空也無可奈何,其實這一切旨在給孫悟空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課,五百年后,你孫悟空不再是那個上天遁地,無所不能的齊天大圣了,你應該明白,如果你繼續(xù)鬧騰,終會有人取代你去西天取經(jīng),而你也終究不過是花果山的猴大王,除此之外,你沒有什么本事。這是為了告誡孫悟空,踏踏實實,聽領(lǐng)導的話,不然有你好果子。
? ? ? 其二,吳承恩寫西游記也是貼近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人間的善惡美丑。而這里也突出了西游記的主題,善惡分明。善惡只在一念之間,這也告誡孫悟空切大開殺戒,心存善念。一切的導火索就是由于孫悟空還沒唐僧的那種善惡分明,就覺得壞人就得死,才把強盜打死,造成后面的局面。其實,到最后,孫悟空把六耳獼猴打死,如來也沒多大怪罪,就是因為如來教育孫悟空的目的達到了,就是一心一意一天取經(jīng),和唐僧之間要互相信任。同時,也給了唐僧很多感悟,不再覺得孫悟空的所作所為就是肆無忌憚,也通過這一次經(jīng)歷,讓師徒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默契,也讓孫悟空死心塌地跟唐僧西天取經(jīng),修成正果。
? ? ? ? ? ? ? ? ? ? ? ? 二
? ? 我也看過另外一個解釋,就是不存在六耳獼猴,另一個孫悟空是自己的猴毛變的,為的就是教訓那個“潑禿”唐僧,讓他明白,沒有孫悟空的幫助,他的取經(jīng)路舉步維艱。而在照妖鏡和生死簿上都查不到假孫悟空的身份,就是孫悟空搞得鬼,即便諦聽知道了他們身份,也沒敢說出,就是怕得罪了大圣。當觀音想出讓唐僧念緊箍咒的方法是,真假美猴王就都飛走了,說明孫悟空不想暴露身份。在如來那里,孫悟空早已知道如來會看破他的伎倆,所以假的美猴王逃走,結(jié)果如來將計就計,演了一出真假美猴王的戲,隨后,孫悟空怕暴露,趕緊打死了自己的假身,而如來也沒過多責怪,只是告誡他,要明辨是非善惡,佛法無邊。而這,也讓唐僧更加信任孫悟空,讓他們的取經(jīng)路少了很多坎坷和磨難。
? ? 不管真假美猴王到底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善惡分明,佛法無邊,這也符合西游記對現(xiàn)實生活的貼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