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而工作?這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對于不同的人是有完全不同的認識的。讀了《你為什么而工作》這本書之后可以說是打開了一個視角讓自己重新審視自己工作的意愿,對自己在人生上的選擇和決策有很多指導性的意義。
首先讀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人們會很本能的去說,那當然首先為了生存。是的,生存是我們最為根本的一個需求。工作賺錢視為了能夠滿足最基本的生存。所以這個回答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很多時候正式因為這樣一個回答確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我們工作可以是為了生存,但是生存只有工作這一種形式嗎?其實仔細思考過后就知道,其實如果僅僅為了生存,我們有很多的選擇,而可以不需要工作。這里也是回應了書里面最開始說的亞當斯密錯了。他老人家說人們天生是懶惰的,工作是為了生存,僅僅是為了生存,所以為了讓商業世界正常的運行,所以需要我們有制度,所謂的泰勒制來強制規范人們的行為,讓當時的工業世界得以運行起來。我們現在看起來覺得亞當斯密的觀點有問題,但是反過來看,也是因為這樣的制度讓工業革命得以順利的進行,也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社會財富。所以我們去評價的時候也是用的一個發展的眼光來看的,因為我們漸漸的發現,真正推動社會變革的那動力,那些先驅們并不是為了這些簡單的生存的原因努力工作的,所以這就引出了作者的觀點。
作者說:其實人們工作是帶著自己的使命感的。因為作者從人類的本性出發詮釋了人們有自我實現的預言。正是作者論證了這個觀點,所以很多的現象就解釋的通了。這里面舉到的醫院清潔工的例子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觀點。其實回到自己的工作中來,我一直說自己來工作就是為了錢。當然這個觀點也對也不對。是的金錢可以激勵我這的人去努力和拼搏。但是我知道我最最重要的不是錢。所以其實我可以接受任何的薪資,但是我需要的是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說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在2017年規劃的時候說,我一定要在我經營的人群中收獲自己的成長,我會去學習很多心理學,商學等等的知識,我希望能夠可以在交談中給伙伴方法,而不僅僅是雞湯。而且我成功了,可以說這是我最享受的時刻。我能做的是可以改變什么,而不是被什么所改變。這也是書中最后那個關鍵的論點,改變,人性不是一成不變的,人們回去追求更高的目標。人性需要被一次一次的重新定義,所以追尋自己的內心追尋自己的本性就是工作成長的最終奧義。
最后說說我的題目,是的,我們關注的是人性的改變和自身的成長。但是我們如何去追蹤這個呢?其實金錢就是一個最最好的工具。金錢沒有感情色彩,絕對中性,絕對公平。所以“合法賺錢是這個世界最有尊嚴的事情”我一直都這樣認為。而且現在我覺得“金錢同樣是一個人成長的外在進度條”。而且就是唯一的進度條。所以你為什么而工作?為錢并不丟人,但是為錢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終獲得的還是自我的實現和滿足。
所以最后的最后我想說的是,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自己那個人性深處的追求,只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挖掘和探尋。當我們找到這個最根本的追求,最后要做到的就是知行合一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