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圣》讀書筆記(二)
自我懷疑、自我肯定以及自我超越或許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完整體會過一回,才會對自己前進的道路有明確的目標,也才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和信心,幫助我們升華和蛻變。
哈羅德在巴斯遇到一個來度假的美國腫瘤科醫生,醫生以專業角度分析了癌癥病人的狀況或許不太好,這讓哈羅德很茫然,自己的堅持到底有沒有繼續的必要?自己寄給奎妮的明信片她到底收到沒有?萬一真的像外科醫生分析的那樣,奎妮的病情已經惡化到連讀信和寫信都很困難的地步,那么自己堅持步行穿越英國的舉動到底有何意義?
要是搭乘交通工具,說不定早就可以見到奎妮最后一面,送上自己的祝福,盡管對病情一點幫助都沒有。哈羅德開始自我懷疑,步行是否是個愚蠢的舉動。自己步行或者坐車難道還能改變一個人生命的延續?那似乎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和奎妮所住醫院的護士電話溝通完后,哈羅德才總算完成了自我肯定,原來自己堅持步行的意義在于,或許不能治療癌癥,但這個世界有時候或許就需要少一點理性而多一點信念,這個信念讓奎妮一直頑強的活著,等待著好友哈羅德的到來。
以前讀到一個故事:有位患了重病的人躺在醫院,秋天的時候,窗外有顆樹的葉子逐漸變黃飄落。這個人在心里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像樹葉,等葉子全部掉落的時候或許就是自己咽氣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刮起了大風,又下起了秋雨,第二天樹上只剩下了一片黃葉,病人就想如果今天葉子掉了的話,明天我也不行了。誰知道這片葉子卻一直頑強的活著,秋天過完了,冬天都開始下起雪,這片黃葉一直很頑強的就是不曾掉落。春天到了,那片葉子不僅挺過了寒冬,樹上還抽出了嫩芽,一片生機勃勃,這位病人的病也痊愈了。她出院之后,走到樹下,才發現這片葉子是一塊黃布,是她男朋友在那個雨夜用鐵絲綁到樹枝上的。
哈羅德把錢包和信用卡寄回給妻子莫琳,把自己在路途上購買的洗衣粉送給一位有需要的大學生,把《大不列顛旅游指南》送了迷了路的德國夫婦……他想起一路上遇到并幫助過他的好心人,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這一瞬間,哈羅德明白了一個道理:當一個人與熟悉的生活疏離,成為一個過客,陌生的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保持真我誠實的做自己而不是扮演別人比什么都重要。
他給路上遇見的陌生人講述奎妮和加油站女孩的故事,回報是人們有時給他一個三明治、一瓶水或者一貼膏藥。哈羅德從不多拿,只需要多少取多少,也不攜帶多余的干糧。他撿了一戶人家丟棄的睡袋,并從此每天都睡在野外。
哈羅德的事跡被陌生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媒體稱他為新世紀朝圣者并廣泛報道,他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成為網紅,于是大批的追隨者出現,也造成了哈羅德新一輪的苦惱……
自我超越沒有極限,就像登上一個山峰卻發現還有更多更高的山峰必須去征服,于是只有不停地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直到有一天真的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才發現成長悄無聲息之間在自己身上留下了痕跡,自己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高山仰止。
故事還剩三分之一,期待哈羅德新一輪的自我超越,也期望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路上不要放棄,完成自己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