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說起中國漫畫家,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蔡志忠、朱德庸、幾米等。
但其實,早在民國時期,中國就已經有漫畫家了。豐子愷是中國漫畫第一人,他的漫畫,題材多樣,畫風樸實,意蘊深遠,耐人尋味。
值得一提的是,豐子愷不光擅長畫畫,文章寫得也極好。1946年,他出版了《率真集》。書中,他從生活和學習等方面,講述了自己半生的經歷和感悟。
打開本書,書香撲鼻,字里行間,盡是恬淡與美好。
一、難忘的故鄉情
1898年,豐子愷生于浙江嘉興石門灣的一個大富之家。他父親豐鐄是清末舉人,才學非凡,母親雖然沒文化,卻賢良淑德。豐家在當地經營著一間染坊店,家境殷實。
豐子愷出生前,母親接連生下六個女兒,父親整日愁眉不展。全家人都盼著能生個兒子,延續家族香火。這時,豐子愷出生了,一家人欣喜若狂。
作為豐家的獨苗,豐子愷的受寵程度可想而知。他剛六歲,父親便開始教他讀書識字。祖母、姐姐、染坊店里的伙計,沒有一個人不疼愛他。
小時候的豐子愷,像極了榮國府的賈寶玉,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然而,他并沒有恃寵而驕。相反,正是周圍人的愛,養成了他慈悲善良的天性。無論何時,他總能以悲憫之心看待世間萬物。
豐子愷48歲時,出版了《率真集》。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避難,他不得不帶著家人四處逃難。逃難路上,他不時會想起在故鄉的生活,滿懷眷戀。
說起故鄉石門灣,他字里行間,滿是深情。他說,自己走過很多地方,最大的心得是,“故鄉石門灣,真是一個好地方?!?/p>
石門灣,是富庶水鄉,盛產絲綿。那里的百姓民風淳樸,家家安居樂業。戰爭爆發前,豐家的祖宅年久失修,一家人住得很不舒服。當時,豐子愷手里正好有閑錢,就想給家里蓋一棟新房子,連新房子的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緣緣堂”。
不料,這一蓋,就是整整三年。期間,豐子愷親自參與設計和建造。他說,就算秦始皇拿阿房宮來換緣緣堂,他都不換。
功夫不負有心人。民國二十二年春天,緣緣堂終于落成。遺憾的是,豐子愷的母親還沒住進新房,就過世了。這件事,成為豐子愷一生的遺憾。
在緣緣堂,豐子愷一家過得非常愜意。春天,觀花草;夏天,嘗水果;秋天,聽蟲鳴;冬天,曬太陽。這日子,別提有多滋潤了。
本來,豐子愷以為,他們一家能在緣緣堂生活一輩子。沒想到,僅僅五年后,緣緣堂就被日本人的炸彈炸為廢墟。
逃難途中,豐子愷一家不得不經常住客船或旅館。每每這時,他都會越加懷念緣緣堂。在他心中,緣緣堂不僅是老宅,更是精神家園。
二、亦師亦友的師生情
十六歲那年,豐子愷考上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在這里,他結識了一生的貴人——李叔同。那時,李叔同在杭州和南京兩地同時任教。豐子愷就是他學生之一。
李叔同對豐子愷影響極大,正是他引領豐子愷走上繪畫之路,還在做人方面給他做出了表率。
無論面對誰,李叔同都能以平等尊重之心對待。豐子愷形容他的性格?“溫而厲”。意思是,溫和中帶嚴厲,嚴厲中帶愛心。
一般人看來,上課看閑書,不遵守課堂紀律,故意弄出很響的聲音,這些行為,都應該受到嚴厲批評。但是,每每有學生這樣做時,李叔同總會用溫柔而嚴厲的語氣提醒對方,絕不會當眾批評他們。?
李叔同做事情的認真態度,也讓豐子愷印象深刻。
李叔同做事,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年輕時,他留學東洋,穿西裝,拄文明棍,讀莎士比亞,完全是西洋紳士?;貒?,他穿長袍馬褂,戴黑邊眼鏡,腳踏布鞋,一看就是教書先生。學佛后,他剃光頭,著僧衣,研究佛教經典,成為南山律宗傳人。無論做什么,李叔同都會全心投入做到極致。這一點,深深影響了豐子愷。
當時,李叔同是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美術。他教學生畫石膏雕塑、臨摹寫生,這對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學生來說,十分新鮮。
一天晚上,李叔同看過豐子愷的畫后說,他教過很多學生,從來沒發現像豐子愷這么有悟性的學生。說完,李叔同給了豐子愷一些建議。多年后,豐子愷回憶說,正是那天晚上李叔同的這番話,讓他下定決心,要把此生都獻給繪畫事業。
李叔同39歲那年,在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法號弘一。1942年,弘一法師在泉州圓寂。
得知消息時,豐子愷正在逃難的路上。他沒有哭,只在內心發愿,要為法恩師畫一百幅畫像,寄到各地寺院,以示紀念。
豐子愷沒有哭,是因為他很早就知曉了一個真相:人,終有一死。弘一法師也是人,總有一天,他會圓寂的。當他得知“人總會死”時,就已經在心中為恩師痛哭過了。
李叔同平等包容的教育理念,讓豐子愷受用一生。在李叔同的教導下,豐子愷學了繪畫、文學和音樂。這些藝術,滋養了他一生,并讓他成為文化大家。
三、細膩的父子情
《率真集》里,豐子愷追憶兒時的許多趣事。
小時候,豐子愷最好伙伴,是染坊店伙計的兒子。豐子愷把那個男孩叫五哥。一次,兩人嬉戲時,豐子愷的頭磕在了門檻上,頓時疼得暈了過去。
當時,五哥又急又驚,心里滿是愧疚。等豐子愷身體復原后,無論有什么好玩的,五哥都會先讓給他玩。兩人比以前更親密了。過了一段時間,豐子愷額頭上,結了個疤。他覺得,這個疤,見證了自己的幸福童年。
從小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讓豐子愷的內心善良柔軟。他一生熱愛兒童、尊重兒童。他和妻子徐力民,一共養育了六個孩子,還收養了一個女孩。他們對每個孩子都給予了最大的關愛和尊重。
孩子小時候難免會淘氣,每每這時,多數家長不是打就是罵。但在豐子愷眼里,孩子的各種淘氣行為,其實,都是他們純真心靈的顯現,都無比珍貴。
書中,豐子愷記錄了孩子們的各種趣事。比如,瞻瞻不小心摔碎了小泥人,哭得撕心裂肺;阿寶會把小鞋子脫下來,給凳子腿穿上;軟軟常拿著毛筆四處涂鴉,忙得不亦樂乎。
回憶完往事,豐子愷感慨道:小孩子活得無知無畏,天真爛漫。成年人為了生存,總要做些事與愿違的事,實在可悲。其實,保持一顆童心,比什么都珍貴。
豐子愷自己,就是一個充滿童心的人。他的很多漫畫,都是以孩子為題材創作的。從這些畫中,就能看出,他是發自內心熱愛兒童、尊重兒童。后來,他的兒女們也都成為棟梁之才,有人是教授,有人是編輯,有人是研究員。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用這句話形容豐子愷,再合適不過。
溫馨的家庭氛圍,加上名師一路提攜,讓豐子愷的人生充滿了暖意。在愛的滋養下,他的散文和書畫作品中,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愛與慈悲。
俞平伯說,豐子愷的畫,“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著人間的情味?!笨催^豐子愷的文章后,谷崎潤一郎說:“任何瑣屑輕微的事物,一到豐子愷的筆端,就有一種風韻,不可思議?!?/p>
唯有保持童心的人,才能發現世間平凡的美好。唯有內心充滿愛意的人,才能筆下常含人間情。
豐子愷,正是這樣的人。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