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沉默得太久;也許是思考太多;也許是勞累過度,你曾經一度羨慕那些行走于物質生活里,走到哪里都呼風喚雨、高朋滿座,人緣極好的朋友。他們天天推杯換盞、夜夜笙歌的杯酒人生,非但沒有讓人覺得有什么驕奢荒誕,反倒給人一種健康向上、陽光燦爛的煙火味兒,然而你卻依然不能茍同。
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說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 四舍五入大約是150人,然而,很多人早已超越了這個數字,但經過歲月的長河的洗禮,沉淀在心中的的一二知己或三朋五友,一定是才是莫逆之交!他們與你共風雨同患難,不一定每次酒桌上都有他笑,但在你傷心落淚時總有他陪。
你也曾一度成為那樣夜夜笙歌、找不著北的人。打著懷揣夢想的幌子,靠著年輕有為的資本,托了RMB的福,你奮臂一揮,朋友們紛至沓來、高朋滿座,兜里揣足錢,腕上露著表,盡管你不會喝酒,學不會左右逢源的應酬,但是有人前呼后擁、鞍前馬后,有人美言相贊、提包開車門,這樣的生活云霧繚繞、恍若仙境!
漸漸地,你們從兩三個人的小飯店到了高朋滿座的星級酒店;從親朋好友相陪到衣冠楚楚陌生的臉;從你左右逢源地以茶代酒敬別人到別人爭先恐后地敬你。你總是拖家帶口、能請的不能請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歡聚一堂、惺惺作態。那個被掏空了的腰包、被懸空了的虛榮心、被架空了的節奏感,讓你過足了面子癮、享足了所謂人間煙火味兒和天倫之樂。
最后,曲終人散,好曲蕩氣回腸、情意綿綿;好酒香醇綿延、歷久彌新;唯獨那些扭曲丑陋的臉、扭捏作態的身姿,讓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你心不負、人心不古,諾大的熱鬧只剩下了諾大的孤獨。
千帆過盡,你便深深懂得:熱鬧易得,孤獨難遂!從此,你不再熱衷于呼朋喚友、高朋滿座尋熱鬧;不再傻傻地搶著埋單;不再相信酒桌上的朋友。你相信,錢買得來熱鬧卻盛不下孤獨;能分享熱鬧的人多如牛毛、呼之則來,能分擔痛苦的人鳳毛麟角、一生難遇!也許,在熱鬧面前,你的孤獨顯得滄桑猥瑣、微不足道,你寄情于山水的靈秀,在常人眼里太過矯情!
恰如在一個晨曦微露的清晨,你想早幾分鐘出門,趁著路上空蕩蕩的時候,享受高樓林立間難得的空曠,卻有人說你沒事找事;當一個陽光艷艷的午后,你想喝著咖啡聽一段輕音樂,卻有人說不如睡覺看電視來得痛快;當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你愿駐足欣賞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卻有人說司空見慣的殘陽有什么好看;周末你欲驅車去看一場花開,卻有人說矯情;你愿盡心竭力幫助你愛的人們,最后他們卻習以為常、毫不領情……
如此一來,你便開始質疑自己的人生觀;質疑自己是否錯失人生;質疑自己的情商包括智商;質疑自己是否愚笨;甚至質疑自己不夠善良……
然而你對自己的質疑并不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觀,亦不能改變他們對你的看法,甚至有意無意之間,你曾愛護有加的人變本加厲地羨慕嫉妒恨,然后逐漸侵吞你的一切,讓你在親情地綁架下,在感恩回報的路上無路可退!
其實想想:有時候魚目混珠何嘗不是保全快樂的萬全之策,人一旦脫穎而出,自是高處不勝寒,冷風嗖嗖。此刻,只能委曲求全地要么脫離原來的群體,讓精神文化與物質生活對等;要么甘于平淡平庸、碌碌無為,與曾經的人事打成一片,否則苦不堪言!
也許,他們有他們的煙火濁氣,你們有你們的清淡人生。他們愿意一生為五斗米折腰,為一日三餐絞盡腦汁、變換花樣;你們可以穿粗布吃粗糧,一日三餐食能果腹、衣能蔽體,然后用大量的時間,熬煮精神盛宴,一首詩、一本書;一朵花、一顆草;一山一水、教一子,如此可謂富可敵國!
你也漸漸地不再輕易動情于人事,更喜歡樂山樂水,動情于山水草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總關情,你若用心,處處花開!
一幅隨意一瞥的黃昏美景;一個不經意間天真無邪的眼神;一副精致簡單的碗筷;一段等待簡餐的閑暇時光;一兩個素簡歡喜的人;一本百看不厭的書卷……如此,便是忙碌之余最愜意的生活!
你也一直固執地認為,這世間的人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水做的,一種是泥做的。當然,這種區分不以性別為準,只取決于一個人的先天稟性、后天環境和結交的人,還有其興趣愛好及信仰追求。
也許,多數人都是泥做的。時清時濁、時方時圓、時明時暗、時真時假,時而清醒時而糊涂,做人圓滑世故和稀泥,做事如泥巴一般隨時粘貼、隨遇而安。
他們也熱愛生活卻常常貪得無厭;他們也熱衷于工作卻更貪圖名利;他們愛親人朋友卻更愛自己;他們有精神追求卻更貪戀物質享受;他們對個別人是無私的對多數人仍是自私的;他們也許不會做危害社會的壞事,但從沒想過要大愛無疆去做好事。
他們就是一群泥做的人,于這個世界無益亦無害,自然地融于塵世,徜徉玩樂、吃喝拉撒,活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不容侵犯。然而,你不得不承認,他們就是這個優勝劣汰、物欲橫流的世界主流,他們喜歡一切主流的東西,比如名表名車豪宅,他們代表著隨和、大同,代表著健康向上、陽光樂觀的人生態度。
還有一種人如水般晶瑩剔透,一生清澈見底、清風明月。他們與泥做的主流趨勢格格不入,他們對物質沒有太多的貪戀,粗茶淡飯、粗布粗衣,食能果腹、衣能蔽體,便可以活得開心愜意。
他們絕不刻意逢迎求得名利,縱使富可敵國,也絕不追逐潮流,他們所擁有的物件,也都會追溯其歷史淵源,皆賦予其藝術價值。他們總是若水般素淡清雅,卻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分配給精神享受。他們相信天道酬勤、因果輪回;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不強求,所有一切盡力而為,爾后順其自然。
他們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樂山樂水、賦詩作畫的精神追求作為業余時間的全部,他們甘心情愿地將歲月交給書本,愿意因此失去世間其他的娛樂和他人眼中的繁華,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書本里不能談節儉。他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給他人,卻樂于花費在閱讀寫作。他們不刻意去讀書隱居求志,不過亦是書中在游玩,相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先圣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真水無香、澤被萬物;心如止水、任爾東西。卻有人說,水至清則無魚。我寧愿做一灣淺淺的清水,無魚來往亦怡然,也不愿做那渾濁不堪、包羅萬象的洪流。
最終當你離開了酒桌風月場,不沾染錢財利益的人生,便像個大篩子,篩選出了各色人等。該遠則遠,該近則近,遠遠近近的人生,總有罵也罵不走、打也打不走的人,這就足矣!
話不投機半句多,人不對眼莫回頭!當愛給錯了人,就會是負累;當你交錯了人,就會是嫌棄;同路的人處處皆風景,不同路的人浪漫變成了矯情;懂你的人知道吃飯是為了活著,柴米油鹽只是維持生命體征平穩的方式,生活再怎么不堪,也要把日子過成詩,尋夢遠方。不懂你的人,活著只為了吃飯。而人生苦短,愿與有情人做快樂事!
做事就做事、教子則教子,閑暇之余,和那一兩個必須陪伴的人,或沏一杯茗茶,啜一口香氣,聽余音繞梁、寫花草文字;或驅車前往山水草木之間,嗅嗅花香、聽聽鳥鳴,如此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