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這個東西,對理解的人來說代表著辛苦和堅持,對不理解的人來說是浪費時間和帶給孩子壓力。我生活在一個小地方,西北三四線城市的樣子,所以當孩子幾個月起就開始英語啟蒙的我在朋友和同事眼中看來極為另類,已經不止有一個人對我說,“為什么帶給孩子那么大的壓力?”
咩的啟蒙差不多是從十個月開始的,可以說在很長的時間內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因為這個吃奶的小家伙不會給我任何的反饋和回應,你完全不知道他是不是明白,是不是理解,甚至,是不是喜歡。經常的情況是,抱著他講故事,帶著他聽兒歌,小朋友屁股一扭,爬下去去玩小車車。關于磨耳朵也是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磨耳朵泛聽即可,背景音樂也是可以的,另一種說法是磨耳朵必須精聽,泛聽沒有效果。于是媽媽掩蓋住抓狂的情緒,默默的堅持,每天聽兒歌,繪本的分級也是一套一套的購入,下了班不管多累都要講幾個故事。我不是很有耐性的人,對于能莫名其妙的堅持下來。自己至今覺得不可思議。
咩22個月左右開始說話,吐字不清咿咿呀呀,24個月開始可以用短語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男孩子語言能力是遲緩的,對于這個成績我媽媽已經很滿意,并深感和自己堅持的親子閱讀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是,漢語的輸入還是強大,咩的英語輸出只有寥寥單詞,直到一周前,偶然哼唱兒歌,咩開始跟著旋律哼哼哈哈,聽到的那瞬間可以說內心是狂喜的,就好像是,一直不被看好的種子忽然發芽了。
我并未懷疑過英語是否應該早早啟蒙,必然是早好于晚的,不自信的是,方法是不是正確,方向有沒有偏差,現在看來有待觀望,但是大方向應該是不錯的。
在分級、繪本、兒歌中,兒歌是在咩身上最先看到成效的方式,對于幼兒而言,韻律和節奏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隨著年紀的增長,繪本和分級的優勢才會慢慢顯現。我將平和心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