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本身就是唯美主義的一面旗幟,繼承了愛爾蘭人的悠久的文學傳統,在英國的文化舞臺上引領一代風騷,而且由于少年得志,對此也非常自負。不過由于個人的性取向問題和當時整個社會的公共道德認知的沖突,下獄三年。
被剝奪了人身自由自然不是什么痛快的事情,尤其是對待苦役犯的監獄,環境、勞動、飲食和心情都會極大的影響人的健康與心情。但是監獄里這種資源有限,時間充裕的地方倒是讓有思想或者有追求某一目標的人擺脫了紛雜外物的干擾,讓他們在初期的不適應和憤怒之后學會接受現實,從這一刻起,反而是對心靈的一種修煉。有時候心靈的這種修煉也會反應在身體上,比如說橫空出世的那本健身界名著《囚徒健身》,就是一個在美國最臭名昭著的監獄里服刑了近20年的前凡人所著。
文學界里面被流放,被監禁之后寫出傳世名作的人數不勝數,王爾德的這本《自深深處》算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了。作家一開始似乎只是想寫封信給不負責任的導致自己牢獄之災的“渣男”前男友討伐一下。所以前半篇并沒有什么特別吸引人的地方,雖然這封撕逼信拉拉雜雜寫了100多頁,前面也不過是痛斥對方揮霍自己的錢財,沒有好好管理脾氣,對自己沒有自己對對方那樣好,沒有經過自己允許就公開了以往二人的隱私之類的事情。對于一個世紀以前還都繃著面兒的英國社交場而言,這種八卦新聞可以說是爆炸性的,但是對于現在中國滿網絡和朋友圈內血淚控訴,討伐渣男綠茶婊前男女朋友的長文見怪不怪的我等吃瓜群眾,實在是沒有多大的新鮮感。
不過后半段,當王爾德罵過了癮,平復了心情,重新端起了文學家的架子,把犀利的斥責改成了最后一次教導的語調之后,整本書就不一樣了。畢竟是圣三一和牛津出來的高材生作家,語句華美,警句不斷,而且對于文藝和人性的分析時常切中要害,而且讓人有很強烈的代入感。濃烈的感情讓讀者深受感動。要是擱到現在,也是妥妥的網紅名人。
尤其是當他在監獄里最后悟出了悲愴才是藝術創作最重要的部分,讀至此段,我簡直覺得是在看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韓愈的《送孟東野序》了。王爾德的著作,我以后一定要多看幾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