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什么樣的生活都差不多。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
一部連主人公的名字都沒有很隆重寫的書,只有區區的5、6萬字,對于小說來說算很短,并不富足。但是短篇幅卻成就了大杰作,成為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寫書的法國人加繆一舉成名。
1957年,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詞寫到:他重要的文學創作,帶著透徹的真摯,照見我們這個時代人類良知的種種問題。
與狗相依為命的沙拉馬諾,依靠女人養著的倉庫管理員雷蒙,主人公常去的飯館老板塞萊斯特,還有他的情人瑪麗。都塑造的非常鮮活。唯獨對他自己的塑造,只有幾處說出“默爾索”這個名字,基本是心里的描寫和行為,從文字不會知道這個主角長的什么樣子?多高?穿什么樣的衣服?一切通過讀者自己想象,我覺得這是這本小說最吸引我的地方。
用行為來塑造一個人,外表無所謂。以“我”這個第一人稱來寫作的好處就是能拉近讀者距離,感覺發生的事情更加真實。
《局外人》L'étranger
書里主人公生活分為上下兩部:
第一部分是母親的葬禮和母親過世后平靜的生活,主人公好像沒有特別的理想和追求,但是還算幸福自在。只一天一天過著就好,他可以一天呆在家里看著大街上的行人,想想他們的生活。也可以幫助鄰居寫信罵人,甚至短暫的女友瑪麗想和他結婚,他覺得她想結就結,對他自己而言,結婚不結婚都無所謂。用現在得話來說,活的很沒追求的人。
而第二部分就是因誤殺一位阿拉伯人,進入監獄而后與法官、審判者、律師周旋的日子。
他一直很清楚自己反了什么罪,得到怎樣的報應,失去了什么。他很干脆的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他的命案是稀里糊涂犯下的,量刑應該是可以的,但是局外的人們卻將這個案子運轉的越來越復雜。
兩部分的聯系就是,他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沒有看母親最后一眼的行為,成為第二部檢察官定他死罪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變成一個有預謀的殺人犯,沒有底限和人性的人。看起來很荒唐,但是卻成為事實,人性到底是什么?是這部小說想告訴我們的。
世界對于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而人對荒誕的世界無能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對一切事物都無動于衷。
但是其實,覺得沒有希望了,再來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