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藥引:有緣千里來相會,需往西湖高處尋
? ? ? ? ? ? ? ? ? ? ? ? ? ? ? ? ? ? ? ? ?01
除去感覺外,面試是一場在“能力”與“見識”間的搏殺。
我不是HR,但從開始工作至今,在業務環節面試的人數應該在200+左右。最近和幾個業務背景不錯的人聊天時發現:他們在面聊不同群體時,對于關注重點、如何挖掘候選人潛在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方法。
因為篇幅關系,全套內容分為三個系列:如何面試初級/中級/高級選手。本篇為初級選手篇。
內容適合以下群體:
1 負責業務面試的小白面試官
2 具有一定業務能力但缺乏面試方法論引導的群體
一個人在職場上,他的價值標簽可以被定義為:
“技能”是指他會什么。例如:會OFFICE工具。
“素質”是指他擁有什么能力,偏向綜合能力。例如:善于結構化思考。
經驗與成績比較容易辨認,這對于一般面試官而言并不是難事。但第3項,對于欠缺經驗人而言,聊完后他們依舊有模棱兩可感覺,判斷對方心里沒底氣。更別說對后面2項的考察,拋開價值觀,素質這項是人潛藏在海底深處的基座,需要面試官有較強提問和快速提煉能力。
看新手,不僅僅是業務熟練,更重要是后期成長性,那么“素質”的挖掘,對于面試官尤其重要。
對于職場人階段劃分(不包括遷躍型人才:那些在29歲就拿100萬年薪的人們),應該是如下圖:
事實上,3-8年這個區間比較籠統,有些人在第5-6年能到達中級積累,但為了清晰起見,先這樣來劃分。人越往后走,技能純熟已經不是唯一優勢,取而代之是對整體把握和看透本質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02
那我們該怎么來面試一個初級選手呢?
他們的特征:
普遍處于適應業務、學習去解決某類型問題的階段,他們能夠在某個大項目中,很好完成其中一個方向的工作。
以互聯網產品運營為例,以下同:
小貓作為新手,負責一款產品運營的“活動策劃”。那么,他應該是具體的業務熟練,會各種策劃套路并熟悉營銷、策劃的知識。
他們最大的特點:
“單項技能”純熟,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能給出好玩并有效果的案子。
那面試官,在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哪些點呢?(以活動策劃為例):
1 是否完整經歷過所在崗位的工作流。
例如:一次完整的活動策劃過程包含哪些?
目的:對于新手,能描述出完整工作流(活動需求分析、目標設定、投入產出比、方案策劃、執行、數據統計、結果分析等方面),才能算達到該崗位最基礎的要求。檢查候選人的經歷,可以采用star法則。
2 候選人對工作流中各環節關鍵點的關注度和看法。
例如:怎么做投入產出比核算?在這些環節中,哪些是重要的?
目的:單項技能越純熟,自帶思考的人,會不斷挖掘工作流背后的邏輯,可改善的空間。工作經歷每個人都會說,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思考”。
3 崗位所需要熟知的理論知識與實戰技巧
理論知識容易被人忽視,他們覺得技巧才是王道。素不知,所有方法都是在它們之上的變化。一個人只知技巧而不懂理論,就像如水之浮萍。
例如:合格的活動策劃,他需要了解營銷知識、策劃原則,傳播原理。
目的:一個優秀的人,既知道實戰又懂背后邏輯。意味著他有較強“變通力”,即使是換行業,也能快速上手。
以上關注點,需要面試官在之前,根據候選人的履歷,有針對性準備對應問題,來探究對方全面的實力。
? ? ? ? ? ? ? ? ? ? ? ? ? ? ? ? ? ? ? ? 03
根據上述3個方面,舉2個我聊過活動策劃的真實案例:
兩個人都是在互聯網行業,A從業3年,B為2年,我們聊到:活動策劃應該重點關注哪些點時?
A開始從工作流開始談起:策劃、資源溝通、落地執行等,在配上相關數據佐證嚴絲合縫,還特意提到在他策劃中預設的幾個好玩的點。當然,我們聊的很開心,臨近結束,我問:如果挑一個最優先要考慮的,你覺得是哪個?對方回答:這些環節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啊。
而B從一開始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投入產出。然后開始講述工作流,并且談到他的看法:一切活動只是表象,玩法趣味性是佐料,它只是更利于被傳播,而投入產出才是一個好策劃需首要關注的。
一對比,立刻就有高下之分,對于B而言,不僅僅能闡述工作流,并且還透過“活動形式”去看問題本身。事實如此,他在入職后的工作,分析問題都比較到位,工作起來事半功倍。
有人說,初級選手的面試還用教么?分分鐘可搞定啊。一切都是相對而言,如果你的業務能力連初級都還沒達到,那么他們對你而言就是高手,你可能連個有效問題都提不出來,更別談挖掘對方潛質。
在如今,互聯網上滿地都是答案的時代,我們稀缺的是一個好的問題。而對于每個面試官,他應該是一個合格的“伯樂”,才有能力去發現有可能會出現的千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