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觸目可及“唯美食不可辜負”,怎么算不辜負呢?
我是阿杰,蓉城小小的好吃嘴,最近組織小伙伴們美食深度體驗,越來越深切的體會到,美食需要表達。怎么表達呢,阿杰也困惑,傳說寫東西提升表達效果不錯,最近接觸簡書,真心好用 ,于是想寫東西來自律,來成長。再開個專欄——“家常菜”,在閑暇的時候,拋磚頭引來玉,結交些食友。期盼著,一起聊好吃的,一起做好吃的,一起吃好吃的,再一起寫好吃的,該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呀。
大海呀全是水,海水呀,全是鹽。
寫什么呢,尤其我專欄的第一次,應該很珍貴吧,既然專欄是家常菜,那肯定離不開調味料,那就鹽,誰讓“**吃的鹽比**吃的飯還多”從小聽到大呢,阿杰先自己帶鹽。
“鹽利豐厚,賈人爭趨”,它的歷史,曾經象征著權力和財富。
現在看來,為了鹽而打仗非常愚蠢,不知道以后的人看到今天為了石油打仗,會有怎樣的反應。反正記憶里,家里總是賣掉我最喜歡的雞蛋去換回來鹽。今年,食用鹽全面開放了,不知道是否還有人會用雞蛋換。
鹽催生了三樣鉆探法寶,世界上最早的鉆頭,扇泥桶,和套管成就了鉆探技術的飛速發展。到咸豐三年,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超過1000米的鹽井。
燊海井——曾經科技和鉆探技術最前沿
記得還在大學的時候,老師神秘地給我們傳授這個烹飪秘訣,至今那個神秘莫測的表情還印象深刻。
煮熟煮葩,放點鹽巴。
很長一段時間,以為這秘訣只是是當時老師故弄玄虛的笑談,也就沒有什么深切的體會,直到做了多年廚師以后,才慢慢感悟,一個“熟”,一個“葩”,對每樣食材火候的掌控,一個“鹽巴”對調味的精準把握,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咸為百味之王,主味之魂,妙用無窮。
無鹽不鮮 ,食鹽在烹調上能去腥,提鮮,解膩,定味。古人調味,首用鹽、梅,尚書有云:“若做和羹,爾唯鹽梅”。除了調味,鹽在生活中也妙用無窮,防腐、殺菌、消炎,洗水果、洗蔬菜,刷牙、洗臉……
好多好多美味其實可以只用鹽。
用最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吃到原汁原味的蘑菇。 把香菇蘑頭朝下放在平底鍋里烤一會兒,中間的蘑菇“盅”就會被烤出一汪蘑菇水,然后撒上鹽,中間的蘑菇水一口喝掉,味道鮮美的真是無法形容啦!這樣的方法烤出的香菇肉口感也特香糯,試試吧!
雞蛋類的菜品,鮮味物質豐富,不用再加味精雞精等其他調料,僅用鹽,咸淡適宜就能營養又美味。
6月齡以上的土雞,8月齡尤佳,熬制好后加毛毛鹽調味即可。
各種海鮮收拾干凈,鹽水煮之,鮮甜味美,海洋的味道。
各種蟹,清洗干凈后,或蒸或煮,配姜茶。
不論高富帥的開水白菜,還是大家閨秀泉水白菜,亦或小家碧玉的清水耙耙菜,需要的調料完全一樣,加點鹽淡淡咸味就足夠。
大巧不工,只要食材新鮮上乘,都可以盡享本味,煮熟煮葩放點鹽巴,是的,原本就這么簡單。
讓事情回到原本有的樣子,將美食吃出原本有的味道。讓做菜變得簡單,是阿杰一直做的事情,“家常菜”可以分享的幸福,如有緣,我們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