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諾蘭“敦刻爾克”。
首先我不是諾蘭的粉,只是在幾年前聽某人提起過這個導演,崇拜至極,讓我對諾蘭有了印象,其次對于“敦刻爾克”完全不了解是個什么意思。就是這樣,簡單看了一下影評,了解到這是二戰時期,英法聯軍被困敦刻爾克的故事!對此我發現我仍然沒有興趣對于二戰或者任何戰爭片。可是就是有一種堅定的聲音告訴我要去——觀看這部影片,毫不猶豫。
從一開場我就被帶進了敦刻爾克,我發現自己及其不舒服,壓迫,緊張,子彈打出來的聲音,仿佛就在我的身邊,我討厭極了這種感覺,音效太好,讓我時常被嚇的一哆嗦,我試著調整呼吸,使我緊繃的身體放松下來,深入的內在時,有一股恐懼席卷而來,不自主的想要流淚,要宣泄這種恐懼。
隨著時間的推延,談不上什么劇情,更像是在還原那一刻的戰場,我跟隨著提著心,在士兵奔跑躲避子彈,手里拿著兩張空中灑下的宣傳紙“你們已被包圍,投降吧!”塞到褲腰,一直到了海邊,很多同胞軍人在有序的排隊,他才找了個地方,褪下褲子來,我想是要解決個人生理問題了,卻一個轉頭看見一個士兵用沙子在埋一個已經死了的士兵,便急忙跑了過去,用眼神交流,然后幫忙一起埋還露著一只腳的這個死尸。這個過程沒有一句話,卻是默契異常。
然后再推到一個老船員,沒有讓政府的人,使用他的船,而是自己駕駛著船駛向敦刻爾克,當然他的兒子和兒子的朋友也跟隨上了船,他要帶著那里的孩子們回家。在海中救起落海的飛行員,同樣的老船員用他深深的眼神看向這個因受過爆炸創傷的士兵,表示出深深地理解,非常的寬容的接受他種種反常舉動,包括士兵讓他返回去,不要去敦刻爾克送死,他堅定的說“發起戰爭的人就是我這個年齡的人,我必須帶他們回家”那一刻,我多想他們能多說幾句話,卻不再有語言,當這個受驚的士兵不小心致使兒子的朋友受傷,才開始安靜下來,他年輕的兒子從一開始的憤怒,到士兵詢問他的朋友好點沒,他看著他的眼睛最終回答“好多了”,這時他的父親看向了他表示贊許。這其中勝過了千言萬語。就是兩個字“懂得”。
我忽然愛極了這個感覺,不需要過多語言,過多情感,只是沉默和行動。
當然還有空中的和敵機的對戰,那一段眼睛的鏡頭,全是心理的描寫,緊張,謹慎小心,四面八方的觀看,我完全被帶入進去和那個場景共鳴。
還有很多的情節,我的情感隨著時間嘀嗒的聲音,配樂的背景,把我漸漸推向一個點,三十三萬人被一艘一艘的小魚船解救接回家時,我的眼淚也跟著噴涌而出,這是我的表達。
看完電影,一度我也跟著沉默無言,生活中我們喜歡用語言交流,表達內心,卻往往忽略了內心最真實的那份情感,很多時候語言并不能表達全部,而只有心與心的共鳴可以,眼睛與眼睛的接觸可以。
我所看到的——諾蘭“敦刻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