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這么個標題,只是有點隨性而發,要改變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不錯的書,在這個時候遇到這本書,應該感恩,看書的時候,我也常常在連系自己接受教育的過程,接受父母老師的教育過程曾經遇到的一些關鍵性事件突然一件件跳出來,非常清晰,對我產生了好的或者壞的影響,我想說的是,凡事都有因果關系,只有在教育過程中花費大量的心血,才能收獲豐厚的成果。
以下為自己閱讀的心得和摘抄內容
談寫作
作文應該是自己真性情的流露,想起小時候為了和作文命題靠攏,也寫過一些虛假的文章,寫完之后很別扭,現在想想還有點羞愧。
“不說真話的寫作,使學生們在面對一個命題時,不由自主的繞過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放棄自己最真實的情緒和體驗,力不從心的搜羅一些俗不可耐的素材,書寫一些自己既沒有感覺,又不能把握的“積極向上”的觀點。”
談說謊
“只要沒有誘因,孩子就沒必要拿說謊來為難自己,孩子天生是不會說謊的”
“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于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都是從這里來的”
“事實上,犯錯誤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用不著一發現孩子哪里做的不好,就批評教育一通”,犯錯誤的時候,不說或者少說孩子,給予理解,幫助孩子想一些預防方案比批評有效的多。
“在兒童品行問題上,不要習慣性的指責孩子,孩子的品行習慣形成主要依賴大人的教育方式,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先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很重要。”
“如果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從不去虔誠的思考,不去理性的處理,知識憑性情做事,一遇到問題就著急,一著急就發脾氣,就只能說明你是個任性的家長。一個任性的家長,怎么可能不培養出一個任性的孩子呢?”
談習慣養成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制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致使兒童無法養成好習慣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嘮叨和指責”
“習慣的重要性并不止于習慣的執行和動作方面,習慣還指培養理智的和情感的傾向,以及增加動作的輕松、經濟和效率”,這句話很有意思,表明習慣不是件機械化的事情,它包含了某種情感需求,不斷螺旋上升的進化。
談寫作業
“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不要刺激孩子對作業的厭惡之情”。用寫作業作為懲罰孩子的方式,就是后者。
“懲罰性質的作業,無不說成是為了孩子,其實它的第一動因只是成人在出惡氣,和教育無關,它對兒童的學習只有毀壞,沒有成全,從本質上說,它只是教師或家長對學生的一種施暴手段”
談學習
“目的和手段分離到什么程度,活動的意義就減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動成為一種苦工,一個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逃避”,這段話讓人想到學習過程中的考試,家長和孩子正確看待考試,明白學習的意義,不以分數為目的,才不會出現考得好么么噠,考得不好巴掌啪啪啪,這種現象。
“小學階段主要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初中階段主要解決學習方法的問題。高中階段拼的才是勤奮”
不能過于簡單的吸收高考狀元的成功學,一些成功學“沒有把真正有限的、核心的方法提煉和展示出來,卻更多的呈現一種皮毛的、非本質的東西”教育全在細節之中,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在學習上,成功動機過強或過弱都不好,一是對學習不利;二是對保持不利”
不要向孩子要分數,哪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考100分呢,“我要做的是培養孩子的智慧能量,就是對知識的好奇心、愛鉆研的精神,提出問題的能力,尋找答案的興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平和的學習心態,持之以恒的毅力”
文中精彩的部分很多,很有道理,不過再有道理的話,如果沒有真的吸收,沒有隨之改變,也是白搭。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是,作為家長,要有耐心,要會思考,帶著素養和理性去教育孩子,教育前要三思而后行,不能憑情緒和習慣,要相信自己,可以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斷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