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能力,是上天賦予人類的禮物。
它可以幫我們想到好點子,幫我們學習和反省,促進心智成熟,實現個人進化。
只是,有時它也會變成負擔, 比如:毫無節制的“胡思亂想”。
“胡思亂想”的壞處在于:
第一,它沒有生產力,也就是說,它沒有幫助你解決問題或者心智成熟。
第二,它消耗了你的能量,是成長的屏障。
第三,勞心傷力,對身心無益。
所以,“胡思亂想”這種病,得治!
先來說為什么你總愛“胡思亂想”。
你胡思亂想,是因為你的思維缺乏指向性。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思考沒有目的,也沒有建設性。
舉個例子,假如你來到一個陌生地方,你不知道要到那兒去,手里更沒有地圖,你會怎樣?你只能漫無目的地游蕩,并變得更加恐懼。
其實,你本有一身力氣,卻不知道勁兒往那使。
“胡思亂想”的你,就如“迷了路的你”,置身于浩瀚的思維迷宮中,卻找不到出口。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這樣的體驗,老師在講臺上講的天花亂墜,自己的思緒早已經海闊天空:哎呀,櫻木花道和流川楓今晚就要對決啦;哎呀,隔壁班的張小胖放學以后要請我吃棉花糖呢;哎呀,老師今天的發型超難看啊... ...
思維如同不羈的野馬,飛馳過青春的荒原。
只是人總要長大,來馴服這匹“野馬”,然后騎著它,勇往直前,如同戰士。
你的胡思亂想,是因負面情緒而導致的思維混亂。
情緒與理智之間,從來都是相互影響的:愉悅的情緒,可以讓大腦更高速地運轉,清晰地思考,可以讓情緒保持歡暢。
反之,負面情緒會導致思維混亂。
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身體不適、缺乏安全感或遇到不開心的事。
所以,人在生病的時候、吵完架之后或惴惴不安之時,更容易胡思亂想,其實都是負面情緒在作怪。
我們會高估理智的力量,以為只要有理智約束,負面情緒根本對自己起不了作用。
其實不然,負面情緒往往會以一種悄無聲息但又根深蒂固的方式,影響著你的思考。
有時,理智不過只是情緒的奴隸。
你胡思亂想,是因為你太閑。
有太多這樣的故事:丈夫事業有成,妻子安穩在家當個全職太太,結果時間長了,女方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各種胡思亂想,各種焦慮抓狂,于是原本美滿的婚姻,也開始破裂。
她們太閑了,閑的如果不制造出來一些敵人,與之搏斗,就無處安放自己日漸枯萎的靈魂和生命。
所以,有人說:忙碌是治愈一切神經病的良藥。
說的沒錯。
有事做,可以利用起我們閑置的注意力,調動我們的身體和心智資源,去體驗,去創造。
這種體驗與創造,帶給每個人最持久的快樂,也成為我們不斷完善自身的核心動力之一。
再來說如何減少沒有必要的“胡思亂想”。
為你的思考尋找一個“出口”。
許多胡思亂想的人,他們缺乏的并不是思考能力,甚至較于常人,他們會有很明顯的思維優勢,他們缺乏的是如何正確使用思考能力。
比如,不給他限制范圍的時候,他的思維可能漫無邊際,但如果讓他想一個策劃方案,他就可以創意無限、高效完成。
把優勢用錯地方,它可能是一種負擔;把優勢用對了地方,它就會變成卓越生產力。
所以,你需要一個“出口”。
這個“出口”,可以是寫一份市場調研報告、講一個故事或者制作一個布娃娃。
總之,它是建設性的,也可以讓你的想象力得以釋放。
最后,你會發現,你的胡思亂想,其實也是你的天賦。
減少負面情緒導致的思維混亂。
正如前面所說,負面情緒會影響人的思考,這是人的天性,我們無法改變,只能努力控制。
但我們可以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
比如,通過優化內心的信念系統,改變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從而少鉆點牛角尖兒,多一些豁達。
比如,多煅練身體,既讓自己始終保持在一個健康水平,也可以直接減少許多負面情緒。
比如,不斷去做成一些事情,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快樂和成就感,慢慢樹立信心,獲取更多的安全感。
退一萬步講,既便上面所說的你全都做不到,只是單單意識到負面情緒對思考的影響,并隨時對其保持覺察,也是一種進步。
為自己找點事做。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人太閑,是容易出問題的。
相比于無所事事而致的空虛感,做事而帶來的壓力和責任感更利于人的成長。
當然,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真正是無所事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這里說的“找點事”,是指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一些。
比如培養自己真正的愛好。
不管你的愛好是攀巖、騎行、跳舞、寫作還是打籃球。
它們都會讓你找到內心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會讓你保持情緒愉悅和頭腦清爽。
總之,不要讓“胡思亂想”消耗掉你的能量,因為,它本應是你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