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各地以及日本、朝鮮半島等。我讀的王陽明心學第一篇文章,主要講述四件事情,主要是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 常言道:“三十而立。”寓意人在30歲前后才有所成就,如果理解這里的“立”為“立志”的話,那么30歲才找到自己的志向,還不算晚。大人總會問小朋友:“你長大后要做什么呀?”小朋友也會很天真的回答:“長大后要當警察、老師、科學家、宇員。。。。。。”隨著年齡的增長,兒時的夢想也追年在變化,甚至準備大學畢業了,夢想可能變為了:找一份好工作。為什么小時候能夠立馬回答而無所顧忌,因為那份童真,越來越大,社會太多的東西在引起我們的注意,吸引我們的專注力,讓我們忘記了什么“志”,生活柴米油鹽,家長的期盼,周圍的評價及眼光,已經讓內心不清楚要做什么了,一份好工作已經成為了大人羨慕的對象。
? 立志:即將步入31歲的這一年,我在讀王陽明心學,尋找自己的“志”是什么。如果有小時候一樣無憂無慮的心態,你的“志”是什么?首先,我要做一個好人,遵守自己的原則,不觸碰底線,并把善意傳遞出去;其次,做一個工程經濟服務領域的專家,為政府、企業、個人提供經濟服務,幫助他們解決資金問題,提供融資渠道,把業務推廣到縣、市、省甚至全國,如果可以考慮把業務發展到國外,壯大事業版圖;再次,做一個好媽媽、好妻子,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家庭幸福感影響人的一生;最后,不想太貪心,做一個終身學習者吧,活到老學到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勤學:只說不做都是喊喊口號,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別人。為什么不成功,不是因為上帝對你不公,而是上帝比較眷顧有準備的人或勤奮的人。2020年,我做得很不好,不夠勤奮、不夠虛心,迷迷糊糊的被事情推著走,一年到頭不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分析原因,事情已經超出了原來自己舒適區,原來8小時可以完成的事情,現在已經不能完成,要么加班完成,要么提高效率,但我在不加班也不主動學習的情況下,被動的前行。時間花在了那里,結果會給你答案。(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 改過: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不是因為他們沒有過錯,而是因為他們懂得改過。我們會犯錯誤,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不熟悉,沒有經驗容易出錯;二是經驗太足容易犯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們都要做到復盤,避免再次犯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 責善:什么是善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自己的標準。每個新生兒出生,本質都是善良的人,為什么長大后有些是壞人、有些是好人,因為被周圍的環境影響,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在上面畫什么他將來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當我彷徨不安,不清楚是否違背良心時候,我會問自己的內心,這么做是否會不安。?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