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以丑著稱,卻以才華聞世。
左思在小的時候,應該是問題兒童,可能是因為他長的丑陋,導致他有深深的自卑感,并且不善交際,也不善言辭,如果在現在這種病叫“自閉癥”。小時候學習鐘繇、胡昭的書法及鼓琴,都沒有學成。父親左雍私下對朋友說:“思兒所知道懂得的,不如我小時候。”
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也正是他這種內向木訥的性格,使得他對于文字有特殊的敏感度。在 臨淄的時候,他就寫了一篇《齊都賦》。
他還有一個妹妹左棻,也頗有才華,左棻的相貌歷史上沒有具體記載,但是有個那么丑的哥哥,從基因角度來看,我想左棻也美不到哪里去。晉武帝泰始八年,武帝聽說左棻的很有文采,便葉公好龍般的將其選入皇宮做嬪妃。左思一家這才遷居到都城洛陽。
我們在形容美男人長得漂亮美時候,總會說貌比潘安。可想而知潘安是有多帥。很不辛,左思就生活在潘安同一個時期,也居住在都城洛陽。潘安生于公元247年,左思生于公元250年,潘安比左思大三歲 。這里有個小故事,可以證實左思丑到那個程度。才貌雙全的潘安乘車悠游于市集,迷妹們,粉絲見了潘安都連起手臂想攔住他,給他的車上送水果點心,而左思也想乘車悠游于市集,得到的待遇卻是 “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看看,長得丑,連逛街都不配了!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雖然很佩服文中的宏大氣魄,華麗的文辭,寫出了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的京城氣派,可是也看出了其中虛而不實、大而無當的弊病。從此,他決心依據事實和歷史的發展,寫一篇《三都賦》,把三國時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南京寫入賦中。
他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很不以為意,認為都城人才濟濟,在臨淄那個小地方你可以,但是在都城,還是別貽笑大方了。但左思并不甘心,私下里去拜見著作郎張載,向他討教成都的風土人情,以便寫《蜀都賦》時做到有據可循。
其間左思自己認為見識不廣,便要求擔任秘書郎,也就是國家圖書館管理員一職,以便參閱所需的各種書籍。隨后有親自到蜀都、吳都、魏都去實地考察調研。可謂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于是構思十年,家門口,庭院里,廁所里,都擺放著筆和紙,偶爾想出一句好的句子,馬上就記錄下來。真是十年辛苦不尋常啊!
等到《三都賦》寫成,當時的人并未重視它。左思認為自己的文章不比班固張衡遜色,左思擔心因為自己的地位低微會導致自己的文章被埋沒,酒香也怕巷子深。聽說皇甫謐在洛陽有很高的聲譽,左思前往拜訪,把《三都賦》呈給皇甫看。皇甫謐稱贊賦寫得好,為他的賦寫了序。張載為其中的《魏都賦》作了注釋,劉逵為其中的《吳都賦》《蜀都賦》作了注釋,并為之作序說:“觀中古以來為賦者多矣,相如《子虛》擅名于前,班固《兩都》理勝其辭,張衡《二京》文過其意。至若此賦,擬議數家,傅辭會義,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練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統其異。世咸貴遠而賤近,莫肯用心于明物。斯文吾有異焉,故聊以余思為其引詁,亦猶胡廣之于《官箴》,蔡邕之于《典引》也。”陳留人衛權又為左思此賦作了《略解》……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何況幫助左思的并非三個好漢呢!左思正是在這些名人的交相延譽下才在文壇逐步嶄露頭腳的。沒有當時這些文化名人的交相稱譽左思的《三都賦》縱然字字珠璣要想譽滿天下恐怕還需假以時日。寫到這兒我不禁感嘆左思的文章固然獨步天下,但是這些文化先進們能不計個人厲害獎掖提攜年輕人的氣度和胸襟也著實令人肅然起敬。
從此以后,《三都賦》被時人稱譽推崇。司空張華見到此賦,感嘆說:“左思是班固、張衡之流的人物,(此賦)能使誦讀的人感覺文已盡而意有余,歷時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門貴族之家爭相傳閱抄寫,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價格大漲。歷史上因為一篇文章造成如此的轟動效應的并不多見,可見左思文章的魅力是多么巨大,左思寫作的功力是多么深厚。
的確是十年辛苦不尋常啊!就像一則外國小寓言說的一樣:花十年時間畫一幅,一天就可以賣出去,而花一天時間畫一幅畫,可能十年也賣不出去。左思深諳此道理,難怪此賦一經發行,風靡全國,從此,丑男作家終于一鳴驚人,揚眉吐氣了!
這其間還有一段小插曲。起初,陸機到了洛陽,想寫三都賦,聽說左思也在寫三都賦,就拍著手直笑,在給弟弟陸云的信中說:“這里有一個粗鄙之人,想寫《三都賦》,等他寫成之后,我將用它來封蓋酒甕呢。”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等到左思的賦寫出,陸機讀罷從心底嘆服,認為自己無法超過左思,就擱筆不寫了。二陸是東吳陸遜之孫、陸抗之子,世家子弟出身,當時名滿天下,自然恃才傲物,居然被左思的《三都賦》所折服,除去陸機具有難得可貴的服善之心外,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左思文才的不同凡響。
左思一個問題兒童,自閉癥患者,長相又慘不忍睹 ,沒有因為先天的不足而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刻苦奮發向上,數十年如一日的就為寫一篇文章而奔波勞累,長途跋涉實地考察,最終成就了他的《三都賦》,成就了“洛陽紙貴”,也成就了他。這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欠缺的匠人精神,寫文章也需要匠心,也要守住那艱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