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魏晉南北朝長達350年的歷史,比隋唐以來任何一個朝代的歷史都要長。漫漫長河,涌現了無數文人武將,但是歷史記載甚少,世人知道的就更少了。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上也是簡短篇幅,而且還僅是了解,不作重點。這里權當是做一個科普。
左思是山東淄博人,所處的朝代是西晉。洛陽紙貴就是形容他當年寫作的《三都賦》,受到歡迎的程度空前,以致于當時洛陽的紙紛紛漲價。蔡倫改進造紙術還是在東漢時期,之后紙的造價就降下來了,也能批量生產了,左思能造成這樣的轟動,足見《三都賦》受歡迎的程度。
話說左思也是出生儒學世家,他老爸是當官的,從小官吏做到御史,是個人才,他還有個妹妹長得漂亮,根本不像一個娘胎里出來的。其實大部分古代的才子都是家境不錯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農民根本就不認識字。俗話說,“天將降大任.....”下面就不寫了,大家都背過,左思也沒少受苦,至少在天賦上就落后了別人一大截,不僅長得丑,還笨。《世說新語·容止》注引《續文章志》記載:“思貌丑悴,不持儀飾。亦復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丑到令人發指,婦女都沖他吐口水。不過這一段是拿左思來襯托當時的美男子潘安的,有夸張的嫌疑,但是,總之很丑就是了。至于他的笨,史書上是這么記載的,《晉書·文苑列傳》說他:“小學鐘、胡書及鼓琴,并不成。雍謂友人曰:思所曉解,不及我少時”。他老爸說左思不如他小時候,這左思可不能忍,士可殺不可辱,于是左思發奮學習。記住,這個時候,左思已經成年了。
這事要是放在今天的某些富二代身上,估計也就“是是是,父親說的對。孩兒想買個車。”左思是個有追求有抱負的富二代,但是左思還是笨啊,別人寫篇文章,才思泉涌,半天就搞定了,左思往往憋了半年。這是有證據的,《晉書·文苑列傳》中說他:“造《齊都賦》,一年乃成。”
不過,這時,左思已經有點開竅了。寫的文章比他人美多了。身邊的人紛紛夸他,“沒看出來啊,你小子長得不咋地,想(寫)得倒挺美。”
這時候,左思的人生出現了轉機。他的妹妹左棻,也就是前文說到的,長得很漂亮,被晉武帝選中,選入了宮,做了妃子。舉家搬到洛陽去了。這怎么說呢,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里補充一點,魏晉時期,嬪妃的選拔還是很看重門第的,尤其是皇后,基本上都屬于政治聯姻。所以左思的妹妹進宮,也不算全靠運氣。
話說這左思搬到了帝都,家庭地位提升了,也不愁前途了。這從紅樓夢里元春被選進宮,賈府的繁榮就窺見一斑。當然,當時還不能和清朝的環境相比。左思后來專門給他妹妹寫了一首詩,叫《嬌女詩》。這里節選幾句。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鬢發覆廣額,雙耳似連璧。
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
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集。
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
左思志向高遠,《齊都賦》寫了一年搞定,贏得了名聲,而且他家靠妹妹飛黃騰達之后,更多人來吹捧他了。于是他有了更大的志向,要寫《三都賦》。一個齊都都寫了一年,三都豈不是最少三年?為何產生這個不詳的念頭?史書記載,左思讀過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作的《西京賦》,看出它們雖然華美,但頗多失實,無依無據,理勝其辭,文過其意。這些文章“假稱珍怪,以為潤色……考之果木,則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則出非其所。于辭則易為藻飾,于義則虛而無徵。”
這種假大空式的文章被時人“舉為憲章”,流弊匪淺,左思覺得自己能寫出來更好的。
想到這里,左思飄飄然,覺得這要是寫成了一定讓他老爹刮目相看。接下來,我們的左思同學就開始自費旅游了,美其名曰:考察調研。左思同學先后騎著馬,坐著驢車,乘著船,拄著拐杖,到了魏都鄴城、蜀都成都、吳都金陵,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左思同學的毅力值得大家學習。這一晃又是許多歲月過去了。
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回到家的左思,給家人送過去帶來的特產之后就閉門謝客。這一寫,就是十年。院子里、書房地上、墻上全是紙條,這些紙條就是左思同學用來記靈感的,想到一個好句子,馬上寫下來。這比苦吟詩人賈島還苦,堪比王羲之小時候練字。
你以為這就好了?
左思同學熬了整整十年,頭發都熬白了幾根,眼見著都三十而立的年紀了。人家潘安、陸機這個年紀早就功成名就,縱歌起舞,身邊美女如云,左擁右抱。可是左思同學熬了十年,文章寫了大半,才思枯竭了,他寫不出好句子。
稿紙鋪天蓋地的飛舞,寫了撕撕了寫,左思感到絕望,他把自己關起來,誰都不見,甚至連飯都難以下咽。這時候,左思的妹妹回家探親了。她告訴左思,不如進朝做官,國家圖書館里,什么書都有。左思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于是就進朝,做了秘書郎。這工作就是掌管圖書經籍,相當于國家圖書管理員。許多不開放的密檔,都能查看。
為什么左思想做什么官就做什么官呢?這確實和他妹妹有點關系,但不是直接關系。魏晉南北朝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是魏文帝曹丕聽從陳群的建議設置的。九品中正制主要考察的是人品,家世只是參考。沒想到當年人品那么值錢。不過,到了晉朝,決定是否錄用的關鍵因素從個人品行,變成了家世。所以當個圖書管理員對于左思來說,輕而易舉。
左思這個秘書郎,可不簡單。他由此進入秘書監賈謐門下。賈謐何許人也?《晉書·劉琨傳》記載“秘書監賈謐參管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心。”門下有當時一線文壇圈子的多半成員,知名的陸機、陸云、歐陽建、潘安、劉琨兄弟都是在這其中,號稱“二十四友”。這二十四人都是位居高官,可以說是當時半個政治圈子。左思位列其中。
左思作為圖書管理員,繼續擴充自己的知識庫,徜徉在知識的大海。終于有一天,他完成了。他反反復復看了上百遍,都很滿意,覺得班固寫的都不如他的好,但是他擔心世人拙眼不識珠。這時,左思已經是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老謀深算的人了。他做了一件聰明事情。《晉書·文苑列傳》記載:“思自以其作不謝班張,恐以人廢言,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而示之。”左思同學把這《三都賦》拿給皇甫謐看,當時皇甫謐可是文壇上一線圈子的名人,他如果能做背書,一定就能出名。看來找名人做背書的事情,自古有之。
皇甫謐也知道左思的家庭背景,看完之后,也覺得文采特別好,“謐稱善,為其賦序”,就給他寫了個序言。那也正常,畢竟左思同學寫了十幾年。皇甫謐覺得光自個兒寫序還不夠,還拉來著作郎張載、中書郎劉逵分別為魏都賦、蜀都賦和吳都賦作注。左思這《三都賦》算是出名了。開始在洛陽大賣,各種馬屁文頻出,為這賦寫注解、寫序言的不計其數。富人文人爭相購買,于是就有了“洛陽紙貴”的美談。
這還有個話題,左思花了十幾年寫這本書,作為“賈謐二十四友”,前期的宣傳造勢,早就完成了。所以這名人一宣傳,馬上熱賣。陸機也在寫《三都賦》,看到左思的《三都賦》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超過不了,但是沒想到這居然是自己之前嘲諷的左思寫的,陸機當年曾對他弟弟說“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甕耳。”把左思比作粗鄙之人,要將他的作品拿來蓋酒壇子。如今真是啪啪啪打臉。陸機自此就擱筆沒再寫他那《三都賦》了。
成名之后,左思就被賈謐請他主講《漢書》,相當于到中央給高干子弟做教授。后來這個賈謐因為“八王之亂”而被誅殺。左思就此隱退,一門兒心思撲在典籍上,再也沒有出山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