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屋下架屋|庾仲

贊頌都城和盲目擬學有什么差別?

司馬相如曾說:

“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萬物”。

謝安既有豐富的學養(yǎng),又是一個卓而不凡的點評專家。下面是他點評《揚州賦》的一段故事。

《世說新語·文學》

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云:“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

譯文:

庾仲初寫完了《揚都賦》,把它呈送給庾亮,庾亮出于同宗的情分,大力抬高這篇賦的聲價,說它可以和《兩都賦》、《二京賦》、《三都賦》等名篇比美。從此人人爭著傳抄,京都建康的紙張也因此漲價了。謝安說:“不能這樣寫,這是屋上架屋呀,如果寫文章處處都模仿別人,就免不了內(nèi)容貧乏,視野狹窄了。”

01 什么是賦?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它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性質(zhì)。

賦,是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為手段,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以“頌美”和“諷喻”為目的的一種有韻文體。

賦,起于戰(zhàn)國,盛于兩漢。賦最早出現(xiàn)于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后,賦日益向駢文方向發(fā)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為律體,叫“律賦”;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寫賦,稱“文賦”。

著名的賦體文章有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

什么是賦

02 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和左思的《三都賦》好在哪兒?

《兩都賦》是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創(chuàng)作的大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據(jù)其自序,自東漢建都洛陽后,“西土耆老”希望仍以長安為首都,因作此賦以駁之。

班固作《兩都賦》,是怎樣影響后世的?

《西都賦》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形勢險要、物產(chǎn)富庶、宮廷華麗等情況,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優(yōu)越性;《東都賦》則由另一假想人物東都主人對東漢建都洛陽后的各種政治措施進行美化和歌頌,意謂洛陽當日的盛況,已遠遠超過了西漢首都長安。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后來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皆頗受其影響。

《二京賦》是張衡賦作中的代表。《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

這兩篇賦的體制比班固的賦更宏大、更細致、更有特色。

除了像它以前的事類賦一樣,鋪寫東西南北所有以及宮室、動植物等等外,還寫了許多民情風俗,像《西京賦》里寫了商賈、游俠、騎士、辯論之士以及角抵百戲雜技幻術(shù)等,《東京賦》里寫驅(qū)逐疫鬼的大儺、方相等,都有極其生動、具體、繪聲繪色的描寫。

張衡的《二京賦》為什么是賦之精品?

《后漢書·張衡傳》說:

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二京賦》在漢賦中規(guī)模最為宏大,是賦中的精品。之所以是賦的精品,是與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嚴肅、認真分不開的。

《二京賦》始草于公元96年(漢和帝永元八年)張衡19歲時,完成于公元107年,張衡30歲在南陽主簿的任上,所以說他精思10年才完成。

生活實踐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泉,《二京賦》的寫成與他青年時期出武關(guān)、游三輔、觀京師、察民風、登山臨水、考察游歷積累了大量的文學寫作素材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

班固既寫《兩都》,張衡又寫《二京》,這是思想與文學的競爭。

所以在寫作中,逐句琢磨,逐節(jié)鍛煉,洋洋灑灑,淋漓盡致,比起班固的《兩都》,鋪陳渲染,更為過之。

彌衡評價:

下筆繡辭,揚手文飛。

《二京賦》突出地表現(xiàn)出馳聘想象、體物抒情、鋪張揚厲、極盡夸張之能事的特點,篇幅更長,辭藻更華美,內(nèi)容也更豐富。

如《東京賦》中描寫洛陽的宮殿、飛閣、樓榭、湖苑的壯麗宏偉,氣魄浩大,真是江山雄峻,城市繁榮,商業(yè)發(fā)達,物產(chǎn)豐饒,十步一樓,五步一閣,宮闕巍峨,服飾奢麗,湖光山色,奇樹異果,描寫出極盡奢華艷絕巧奪天工的圖景。描寫宮殿樓臺游苑湖山的富麗堂皇、絕妙幽深、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點有面、有聲有色,竟是一幅全景式的丹青長卷。

寫景狀物,栩栩如生,飛鳥鳴泉,躍然紙上。且聚散有致,層次鮮明,語言清新,言簡意賅,顯示了藝術(shù)技巧上很高的成就。

從這些描寫里,既可以看出漢代都城和宮廷建筑藝術(shù)已達到很高水平,也客觀地反映了漢帝國經(jīng)過長久的統(tǒng)治,物質(zhì)生產(chǎn)進一步發(fā)展所造成的那種物力的富裕和國力的強大。

又如《西京賦》里寫城市里工商業(yè)發(fā)達的情況一段,列舉了許多的客觀、具體現(xiàn)象和實際的例子,描寫了長安商市的繁華和商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還憤慨地指責了那些見利忘義欺騙農(nóng)民的奸商的不道德行為。

這一段,不但很生動再現(xiàn)了那時的商市、街道、豐富的貨物和買賣雙方熱鬧的經(jīng)營活動,從表現(xiàn)手法上說,也從漢賦主要是贊頌揚厲而趨向于客觀描述的寫實一路了。

再如《西京賦》中關(guān)于“角抵百戲”的描寫,寫天子駕至平樂館觀看演出的情景。生動地描述記載了漢代時的雜技藝術(shù)已發(fā)展到很高水平,節(jié)目精彩,千變?nèi)f化。

張衡所作《二京賦》,在頌揚漢朝國勢隆盛社會繁榮的同時,文詞中含著濃厚的“恤民”氣息,他仗義執(zhí)言,指責官僚豪紳們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張衡正是身體力行地做到了。他的賦諷諫的是奢侈淫逸,寓意應節(jié)之以禮。

聽其言而觀其行,張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了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

《西京賦》描寫長安的奢華無度,《東京賦》描寫洛陽的儉約之德、禮儀之盛,以為對比;歌頌東漢,是要他們汲取西漢的教訓,悔而改之。

《二京賦》是運用文學手法的社會剖析,其中有政治方面的諷諫、社會事物的描述,歷史的反思、哲理的寓含、感情的抒發(fā)、意境的想象,諸景畢現(xiàn),文思泉涌,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二京賦》的傳播,使張衡名聲大振。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實,更由于它改變了辭賦專一阿諛頌德的陋習,開一代新風。后被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收入《昭明文選》。

郭沫若評價:

張衡的《二京賦》在漢代文學中有優(yōu)越地位。


京都賦

《三都賦》

三都賦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曹魏劉劭的《趙都賦》《洛都賦》《許都賦》 。

這里所闡釋的《三都賦》包括《魏都賦》、《吳都賦》和《蜀都賦》,作者左思。

今人傅璇琮考證,《三都賦》成于太康元年(280年)滅吳之前。

后世政客文人怎樣評價《三都賦》?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后,予以高度評價,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

姜亮夫認為《三都賦》作于291年。

白居易《和酬鄭侍御東陽春悶見寄》:

一緘疏入掩谷永,三都賦成排左思。

洛陽紙貴這個成語就是因為當時人們競相抄寫三都賦的內(nèi)容,而造成紙張供不應求,紙價上漲的情形。

陸機原本打算寫《三都賦》,因為左思已經(jīng)寫的很好了,就放棄這個念頭。

王鳴盛說:

“左思于西晉初吳、蜀始平之后,作《三都賦》,抑吳都、蜀都而申魏都,以晉承魏統(tǒng)耳”。

《文選·三都賦》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一段文字,云:

“思作賦時,吳、蜀已平,見前賢之是非,故作斯賦,以辨眾惑。”

三都賦

謝安用“屋下架屋”來評價庾仲初寫的文章,比喻機構(gòu)或結(jié)構(gòu)重疊,也比喻不必要的重復。謝安是在告訴世人,《楊都賦》的賦格太低了!

齊帆齊自媒體121

參考資料:
《生活的藝術(shù)》? 林語堂著
《大城北京》? 林語堂著

閱讀鏈接

《一起來讀世說新語》目錄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賦作為中國古代著名文體,最早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其體裁頗豐,賦體的變化是隨著辭賦的發(fā)展史而產(chǎn)生和演變的。屈原的作品《離...
    文抒苑閱讀 4,966評論 9 31
  • 一 “真是個廢物,我們策劃部就是因為有你這樣的蠢貨才次次在公司例會上被別的部門笑話,你讓我這個當經(jīng)理的臉往哪擱,我...
    十三呀呀呀呀閱讀 815評論 15 9
  • 我們都說找對象一定要門當戶對,三觀一致,然而,朋友也是一樣需要三觀合拍,情投意合。 前段時間總在抱怨公司領(lǐng)導是多么...
    小桃花仙閱讀 67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