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一萬小時定律,這個定律迅速風靡全世界。無數人爭相效仿,希望通過這一定律的指導,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在這之后推出的《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等書,無不是這一定律的翻版。
最近有幸讀到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一書,里面的定理和關于神經學的知識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提到:1萬小時原則=精深練習+激情點燃。人只有通過一遍遍訓練行為、努力學習,腦海里的技能回路才會一遍遍地被使用,髓鞘質才能不斷增厚,大腦的反應速度和準確度就會隨之不斷提升。雖然髓鞘質持續分解,但仍可以長出新的。
那么,如何運用一萬小時定律讓孩子獲得良好教育、實現夢想呢?
第一、讓孩子們組成一個團隊,有一個共同奮斗的環境,定一個明確的、可以效仿的目標,讓大家有一種團隊共進步感。通過團隊里每個人的努力,造成團隊共同的成功。把口號及一切都從“我”變成“我們”,帶動集體榮譽感。
第二、老師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從禮儀習慣到日常行為引導,事無巨細。從小處著手,由點到面,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品行和刻苦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堅信自己會實現夢想。
總之,這些方法同樣可以延伸到家庭教育,職場文化、團隊建設等各個領域,都有借鑒意義。
同時,一萬小時定律也提到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高效育人秘方。
第一、伍頓教練育人秘方:高頻率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簡短有力的指導語言。
第二、瑪麗老師育人秘方:首先,教師本人熱情、溫暖的性格魅力。其次,教師從內心深處關心孩子,對孩子有耐心和信心,比如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鼓勵,做不好的時候鼓勵重做,等做好的時候,馬上給予鼓勵。再次,教師負責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給孩子繼續下去的動力。最后,教師用熱愛的態度讓孩子們更好地參與和融入學習,沉迷于自己的專業。
總之,伍頓教練的方法就是加強技能回路、增強髓鞘質的厚度。瑪麗老師的方法就是開啟感情開關,點燃學習熱情。而真正好的伯樂就是兩者兼而有之,最后會引發奇跡的誕生。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不幸沒有遇到伯樂,可以按照這兩種方法自己訓練自己,使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創造自己理想的生活。
此外,本書還論述了老師作為好伯樂的4個優勢,比如不同的學科需要老師不同的指點,抓住學科要點的老師才是好伯樂。但我想說的是除了學校教育領域,是不是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努力培養自己成為別人的伯樂、發現身邊的千里馬呢?比如父母當孩子的天賦生命老師,夫妻彼此當親密關系情感老師,上司當下屬的職場能力老師,自己當自己的人生成長老師。說了這么多,下面讓我們闡釋一下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伯樂?
首先好伯樂要有廣博的知識。他要有一個豐富的知識矩陣,包括好的技術策略和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比如父母要想成為孩子的伯樂,要先學習和了解大量的育兒知識,閱讀有關的親子關系書籍,聽專業老師講解的親子微課,對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先有一個宏觀上的認知。除了上面這些,還要多向過來人請教,多觀察自己孩子的需求。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善于從錯誤失敗中學習,改變方式讓下次做得更好。
其次好伯樂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比如夫妻之間要理智的看清楚彼此的優點和缺點,善于回應和處理對方的情緒和需求。不和其他夫妻作比較,而是和自身比較。觀察對方如果有任何一點做得比以前有進步,立即用描述性語言給予鼓勵,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和溫暖。
再次好伯樂要用簡明的語言指示。比如上司對下屬提出技能要求,要用簡短利于重復的語言指示他。言語精煉有利于記住、也有利于執行。
最后好伯樂要有自己的性格魅力。當你變得越來越有氣場、真誠、自信、富有感染力,那圍在你的身邊人自然會信服你、尊敬你、愛戴你。
生活中我們不止會遇到一個伯樂,自己也不止一個側面需要提高,所以我們要向不同的有成就的人學習請教,多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視野,使自己的能力逐步提升。
最后,書中論述了通過伯樂選擇人才的優勢:伯樂可以在短時間的交流中發現這個人才和自己的脾氣秉性是否相投,兩個人的三觀和終極奮斗目標是否一致,所有以上這些條件都決定了伯樂和人才在一起是否匹配合適。只有真正適合你的伯樂,才能引領你在重復的精神練習中仍能時刻保持激情,最終實現目標、走向成功。
作者:小艾,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講師,提倡多元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社會學愛好者。本文首發于同步悅讀。本文為原創,版權歸我本人所有,轉載請聯系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