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文章中我曾語“繪本對我而言是每天不可或缺的氧氣,是喂給孩子的香甜面包,是沮喪后的一劑良藥”,換言之我最想表達的就是正是大人才應(yīng)該讀繪本。
柳田邦男在《與生命共鳴的繪本》章節(jié)中寫到:繪本的人生三讀,第一次是在自己小的時候,第二次是養(yǎng)育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在進入人生后半期的時候。對我而言,已經(jīng)錯過幾十年了,有時就會有一個強烈的念頭:能坐上時光機回到小時候,從那個時候就擁有一顆熾熱于繪本的心,磨耳朵足夠,現(xiàn)在的我是不是會有另一番作為呢?回想小時候,我們接觸多的就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兒童畫報》等書籍,雖然沒有親子閱讀的時光,閱讀僅限于上小學后,同父親和姐姐在同一時空下各自看自己喜歡的書。這樣的時光現(xiàn)在惦念起來都覺得如食了蜂蜜般的甜蜜。在我大腦記憶中最深刻的故事,也是小時候爸爸講過的故事。小時候,每逢過年我們?nèi)胰ネ馄偶野菽辏捎诼吠具h而無車,爸爸為了我們自己走遠一點,便會左手牽著姐姐、右手牽著我,用故事轉(zhuǎn)移我們的注意力,打消我們要背的念頭。爸爸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從爸爸的故事中,我知道了:齊天大圣孫悟空、白蛇青蛇、曹植七歲成七步詩、水滸108個英雄好漢、七仙女與董永、梁祝、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等,長大后自己再去看那些故事,也會很喜歡,可依然覺得爸爸講故事的時光是最美時光。j小時候,我算很幸福的,但如果有一個親子陪同看繪本的時光,我想更無遺憾。
因為自己的體驗,等到自己有孩子了,就會要求自己每天講故事給孩子聽,一個從未陪同孩子閱讀、講故事的父母我想是最大的缺失,也是不稱職的。慶幸寶貝生于繪本熱潮的時代,讀繪本給孩子聽成為我們彼此享受的時光。想要用繪本滋養(yǎng)孩子,給孩子磨耳朵,首先作為大人的我們就首先要去閱讀繪本,自己都體會出繪本的好,又怎可能帶給孩子美好的體驗。
現(xiàn)在已步入中年,每天為了生活忙碌,幾乎沒有時間去品一本厚厚的書,而繪本不再讓你這么為難,時間少你也可以快速看上幾本,時間多可以深入品味。繪本中有人生百味,無論哪種境遇你都可以尋到一本符合你當前所需的。還記得去年聽過林靜老師讀過的《明年櫻花會再開》,聽完故事剎那間我熱烈盈眶,好似頓悟:活在當下即是最幸福的!!!后來自己像林靜老師配上相同的音樂,讀了二十遍的《明年櫻花會再開》卻怎么也沒找到林靜老師讀這個故事的感覺。一本現(xiàn)在讀不出味道的書,抑或在幾年后再拜讀是完全不一樣的感悟。
所以繪本一定是大人讀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