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老師在合肥的天鵝湖大酒店吃過早飯,雖已日上三竿,但沒有了緊湊的行程和安排,于我們來說,真算是一件輕松而愉快的事。在飯桌上搜索著附近的景點(diǎn),郭老師說:“我們?nèi)グ舭桑俊币慌募春稀?/p>
我們的行李較多,各自背著沉甸甸的一摞書在身上。酒店的房間已是退了的,想著包公祠離這里也并不是太遠(yuǎn),打車過去,料想總該有可以寄存的地方。
安徽這個省份,以前真的很陌生。在讀大學(xué)之前,既沒有到此一游,也沒有相識的朋友。小時候大人口中的“安徽”似乎總是帶著貶義和恐嚇,稍不乖,就被嚇唬道:“不聽話把你賣到安徽去!”那時候聽了大人的恐嚇,總是哇哇大哭,仿佛那就是個約定俗成的,遙遠(yuǎn)而可怖的地方。上大學(xué)后,我來安慶的次數(shù)多了,慢慢對安徽人和事有了更多的好感,也許是和江浙毗鄰的緣故,他們的外貌氣質(zhì),言行舉止,很有江浙人的味道。男生們溫文爾雅,女生們娟秀賢淑。這里風(fēng)情的質(zhì)樸,總是深深地打動著像我一樣外求熱鬧,內(nèi)求安逸的人。
長大后學(xué)會開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排除某些人固有思維中的偏見。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可愛之處,而每一個我們所認(rèn)為的異鄉(xiāng),都是他人的故鄉(xiāng)。
我們打車來到徽省合肥市環(huán)城南路東段的包河公園內(nèi),這個包公祠的全稱是包孝肅公祠, 簡稱“包公祠”。據(jù)說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府宋鑒在此修建包公書院,故名為包公祠。
郭老師放下行李前去買票,等了許久。她匆匆而來,把票遞給我。我們環(huán)顧四周,竟是門可羅雀。我心下也是諒解,在這樣的大熱天里,售票人員,檢票人員都紛紛躲進(jìn)了值班室里的空調(diào)內(nèi)。哪有像我們這樣閑情逸致的人,挑了一個正中午,太陽曝曬的時候來游覽包公祠的?拿著手里的門票,沒有導(dǎo)游,有些無所適從。問郭老師,郭老師說:“這里有好幾處景點(diǎn),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跟他說要了最貴的票,我想我們來了就帶你都去看一看嘛!”
眼眶微熱。
背著沉重的行李檢票進(jìn)正殿,央求工作人員是否可以順個人情,允許我們把厚厚的一堆書寄存在門口。沒想得來的卻是冷冰冰的一口拒絕。想來也是,在鐵面無私的包公面前,哪有什么人情可討,一切都是按規(guī)章辦事。工作人員無非就是怕丟了東西擔(dān)責(zé),好說歹說仍是不能應(yīng)允。不知道座上那為民請命的,心懷仁義的包拯遇見了這樣的事會怎么想,無關(guān)法度,只為求個方便,也要如此為難?
我們還是背著十多斤重的行李進(jìn)去了,包公祠為白墻青瓦構(gòu)筑的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yán)不阿,表現(xiàn)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聳立,內(nèi)有古井,號“廉泉”。
據(jù)說,關(guān)于亭外的包河和包公祠還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為龍圖閣大學(xué)士時,還將半個廬州城賞賜給他,誰知包公卻說:"臣作官是為國家和黎民百姓,不是為了請賞,所以我不要。"仁宗聽了暗暗稱贊,但又覺得一點(diǎn)不賞賜,心里又過意不去,于是就說:"那就把包家門前那段人工河賞賜給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賣,富不了,也窮不盡,就謝恩接受了。
像包公這樣的清正,不免總叫人聯(lián)想起一大批和他有同樣氣節(jié)的人。伯夷、叔齊、海瑞、賈誼···乃至于竹林七賢,揚(yáng)州八怪那樣的不合時宜,被社會扭曲了的怪人,他們的清、奇、古、怪都成了一種姿態(tài),深扎根,挺其身,老身將朽而不忘遺澤后代。
我們往里走,不多時已經(jīng)是汗如雨下。郭老師讓我把行李放在大門口的臺階上。我不放心地回頭望,郭老師說:“沒事的。放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于是,行至香爐鼎盛處,我們坐了下來歇息。遠(yuǎn)遠(yuǎn)地剛好可以望見行李擱置的地方。想來在這樣莊嚴(yán)的大殿之前,菩薩的眼底之下,也不大會出現(xiàn)順手牽羊之事吧。我望著頭頂上菩薩的低眉,那顆擔(dān)憂操勞的心漸漸安頓了下來。
出來時望見包公祠內(nèi)有一塊引人的刻石,此乃是1973年4月從合肥市東郊大興集包拯墓中清理出來的"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刻石,這塊墓志刻石較《宋史·包拯傳》更為詳細(xì)地敘述了包拯的一生,可以起到補(bǔ)史的作用。我在刻石前駐足良久,體會大宋的繁華,感受包公的清正。在祠中盤桓半日,想大浪淘沙的歷史之下,一個人無論他的官位有多大,總是要還原為人,一個人不管他的壽命多長,總要變成鬼。歷史從來都是在眾多的百姓中篩選出少數(shù),擢拔為神,享四時之祀得以永恒。
我們?nèi)サ臅r候,包公祠內(nèi)大屏幕的影像上正放映著《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的戲曲唱段,走的時候,包公像前,他的目光還是那樣的威嚴(yán)、有神,如水的澄凈,他正襟危坐,儼然在歷史中沉思,默想,俯瞰著世間一切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