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置身的這個世界中,目光所及,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表現。如果要透過表現看到更多,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觀察和思考。在表現之上,是經由歸納抽象出來的經驗、假設和模型;在表現之下,是大量更加真實的繁密的細節性信息。那么反思和行動,就成了在這三者之間折返的橋梁;反思和行動越多,我們就越能從表現過渡到更多的抽象理念和具象事實。
昨晚一件事后,我們應該怎么反思呢?我們覺得至少可以從下面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信息
- 在做這件事時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關鍵的?
- 這些信息是從哪些渠道中得來的?哪些渠道被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 我可能遺漏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預期
- 在做事之后,是否對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形成了正確的預期?
- 我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預期?是什么造成了預期和事實之間的偏差?
- 我的預期是否促進或阻礙了事情的進程?今后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預期?
結果
- 怎樣描述這件事的結果:怎樣評價這件事的結果?
- 在描述和評價這件事的結果時我用了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是否需要改進?
- 結果需要哪些改進?如何改進?
進度
- 時間的進度合適嗎?是太快了還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 當進度出現問題時使用了哪些手段進行干預?效果如何?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
- 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礙租用?
- 如何改進現有的工具使其發揮更好地功效?
情緒
-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的情緒狀態是怎么樣的?是否出現過情緒失控的情況?是什么引發的?
- 我是否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在這期間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進?
阻礙
-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礙?其中最重大的阻礙是什么?
- 我是如何應對這些阻礙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 這些阻礙中哪些會長期存在?我需要通過什么持續的努力來減少這些阻礙?
優勢
-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發揮了什么樣的優勢?是否有什么優勢還沒有利用和發揮的?
-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主要收獲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 我可以向做同類事情的其他人學習什么?他們有哪些優勢是我不具備的?
缺憾
-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遺憾有哪些?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遺憾?
-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們暴露了哪些缺點?其中哪些缺點是必須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 關于這件事,別人對我有什么批評和評價?他們的批評有哪些可取之處?
意義
- 這件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么?對我的短期生活和長期生活分別有什么影響?
- 這件事對周圍人、對社會、對整個世界和對地球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 我發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義?
除了上面這些問題示范之外,在行動中反思,最好還要注意三個關鍵點:
保證及時性
反思一定要及時,最好在事情結束時立即進行反思。因為這時你的記憶中保存了大量事情的細節,這樣的反思最有效果。最好是能把反思的主要結論寫在紙上,以便查閱。
梳理“反應鏈”
反思這件事是如何開始、如何發展、如何轉折、如何結束的,它背后的動因、阻力以及關鍵節點是什么,這些相關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聯起一條完整的“反應鏈”的。
關注意外現象
在行動中,免不了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或現象,關注意外事件是打開我們認知局限性的一種方法。
《精進》系列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