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7/? 9.8?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5
1總體感受
學習,是讓問題引導著學習者去探求答案。通過深入事物內部的解碼,發現事物深厚的內涵。掌握知識的多少取決于能調用多少知識及相關知識。
求知分為三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學習的終點)。
要學會有意識地去分析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潛在關聯,通過不同知識的遷移,印證,互補,獲得啟發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發現。
關于一個問題的解題思考過程。
(1)回顧,閱讀,運動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早睡早起運動
(2)每天2小時的閱讀習慣
(3)圍繞最高目標做選擇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今天盡然一天沒睡,也沒什么睡意!!!什么鬼?!很少去想收獲和什么對自己最重要,似乎一片茫然。
Day 16/? 9.7?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5
1總體感受
大腦“斷舍離”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如何過濾無價值信息?
時間之尺的方法論/精選可信賴的信息源(標準在于:高品質,深度,獨家,第三方審核過,學術期刊,上市年報,統計年鑒)/不追逐當下流行或過熱的信息/重事實信息,輕觀點和評論(獨立思考能力,形成獨特的觀點)/閉關,屏蔽外界紛擾(世界安靜了,思考就開始了)
簡潔的表達來自清晰的思考,那如何培養?
《寫作這回事》、《寫作法寶:非虛構寫作指南》、《創意的生成》
探索簡化思維之道:
基于深入了解的“刪減”把任何不必要的東西去掉;
基于深入了解的“濃縮”
把豐富的信息濃縮并灌注進一個“小容器”中;
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現象間建立連結,并加以壓縮歸并;
追求簡潔就像開放的拼圖游戲?
“生產者”“監控者”
“晨間筆記”記錄腦中的想法。
“主題閱讀”“泛主題閱讀”
(1)回顧,閱讀,運動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早睡早起運動
(2)每天2小時的閱讀習慣
(3)圍繞最高目標做選擇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我覺得這本書的方法論特別多,記了前面忘了后面,需要想個辦法讓知識流動起來。
Day 15/? 9.6?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4
1總體感受
梳理“反應鏈”有助于我們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運行機制,在今后同類事件中,更好的掌握事情發展的進程。
刻意保持對意外現象的敏感,克服原有的思維惰性。
summary精彩提煉
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
practice實踐練習
在行動中反思
(1)回顧,閱讀,整理房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早睡早起運動
(2)每天2小時的閱讀習慣
(3)圍繞最高目標做選擇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最近一直有一種陷入低情緒的漩渦,離抑郁癥比較近。可似乎不太清楚這個的源頭和改變的方法,而變得惡性循環。
Day 14/? 8.30?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3
1總體感受
做完一件事后,應該如何反思?
[信息]在做這件事時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關鍵的?
這些信息是從哪些渠道中得來的,哪些渠道被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我可能遺漏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預期]在做事之前,是否對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形成了正確的預期?
我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預期?是什么造成了預期和事實之間的偏差?
我的預期是否促進或者阻礙了事情的進展?今后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預期?
[結果]怎樣描述這件事的結果?怎樣評價這件事的結果?
在描述和評價這件事的結果時我用了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是否需要改進?
結果需要哪些改進?如何改進?
[進度]事件的進度合適嗎?是太快了還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當進度出現問題時使用了哪些手段進行干預?效果如何?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礙作用?
如何改進現有的工具使其發揮更好的功效?
[情緒]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情緒狀態是什么樣的?是否出現過情緒失控的情況?是什么引發的?
我是否有意識得調整自己的情緒?在這期間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進?
[阻礙]在做事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礙?其中最重大的阻礙是什么?
我是如何應對這些阻礙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這些阻礙中哪些會長期存在?我需要通過什么持續的努力來減少這些阻礙?
[優勢]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發揮了什么樣的優勢?是否有什么優勢還沒有利用和發揮的?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主要收獲有哪些?我的那些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同類事情的其他人學習什么?他們有哪些優勢是我不具備的?
[缺憾]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遺憾有哪些?最大的遺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點?其中哪些缺點是必須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關于這件事,別人對我有什么批評和評價?他們的批評有哪些可取之處?
[意義]這件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么?對我的短期生活和長期生活分別有什么影響?
這件事對周圍人,對社會,對整個世界和對地球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我發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義?
(1)記賬,回顧,
(2)冥想:15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早睡早起運動
(2)每天2小時的閱讀習慣
(3)圍繞最高目標做選擇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最近情緒很放縱自己,沒有很規律且又回到了情緒低落期。好像發現了一個自己禁不起失敗的規矩。
今天,我讀了《精進》03
1總體感受
拿到任務后,找到核心思考區間,啃完后再做周邊打擾性的工作。
例子:PPT,設計架構,即你要分析你的受眾,他們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及興趣點,關注點,在此基礎上設計你的內容及展現內容的順序,先講什么,占比多少,再講什么,占比多少,以及講的時候采取什么風格,策略。(這就是“核心思考區間”)
圖層工作法。
例子:小說的圖層為敘述,描寫和對話。
寫論文的圖層為核心論點,邏輯架構,用于解釋說明的案例和故事,必要的模型和概念圖。
優點:集中處理同性質的工作,減少不同質工作間的轉換損耗。
(1)記時,記賬,回顧,
(2)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早睡早起運動
(2)每天2小時的閱讀習慣
(3)圍繞最高目標做選擇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最近思緒又開始復雜起來了,感覺有很多事要做但又做不完,每次時間都會拖很長,顯得效率低。心力交瘁的感覺。
Day 12 /? 8.27?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3
1總體感受
開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為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它做的更好。“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我們內心的懶惰,恐懼和僥幸附帶各種各樣的借口,在本該有的行動之前樹立起重重無形的阻礙,這些心理上的阻礙往往超過了這些行動本身的難度。縱使一件事情真的很難,你就邁出第一步試試有何不可?“盡快把它解決掉吧!”馬上做!
先把必須要做的小事處理掉,是我們保存積極和從容心態的一劑良方。
構建-測量-學習
一個人的“最小化可行產品”概念:作為你才華展示的載體,讓你的才能搭載著這些載體,傳播出去,供其他人欣賞,品味,并獲得反饋,然后做出更復雜更優秀的產品。
“往前一步”的自覺性,把“未完成”的事習慣往前一步,變成“已完成”的做事習慣。
處理外界的反饋大致分為三種:正面肯定(堅定我們猶豫不決的心態,增強我們的自信),否定批評(促使我們反思,校正之前錯誤的想法),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發現新的認知思考,跟加周全)
不喜歡聽批評是人的一種天性,而能克服這種天性。理性和虛心接受批評的人,要心懷敬意。把批評作為一種“信息”而非“評價”
精益創業的方式走向成功,要做到的三點:
1.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衛”的心態,樂于接受反面意見并加以慎重的審視;
3.克服“沉默成本”的固執,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1)記時,記賬,回顧,
(2)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早睡早起運動
(2)每天2小時的閱讀習慣
(3)圍繞最高目標做選擇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連續將近2周沒有持續長時間閱讀一本書,因為心思都放在了其他的注意力上了。于是這周去會見了朋友,聽了聽朋友圍墻里的闡述,感覺自己過的又松散又富足,確找不到未來該憧憬的目標,也是奇怪的心理。于是我又開始有力量撿起書本,回復習慣養成。
Day 7 /? 8.11?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3
1.總體感受
產品的概念。
精益創業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三點:
1.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衛”的心態,樂于接受反面意見,慎重審視;
3.克服“沉默成本”的固執,有勇氣否定并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多線工作。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控制刷手機app
(2)時間管理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多線工作的概念是不可取的,可還是會不自然的回到習慣性的撿最容易的開始做起。需要調整“核心思考區間”三明治模型。
Day 6 /? 8.10?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3
1總體感受
立刻行動是最有效的,只要開始就好。我們內心的懶惰,恐懼和僥幸附帶著各種各樣的借口,在本該有的行動之前樹起了重重無形的阻礙。這些心里上的阻礙往往超越了這些行動本身的難度。縱使一件事真的很難,邁出第一步試試,何嘗不可?
培養立馬行動的習慣。
先把必須要做的小事處理掉,是我們保存積極和從容心態的一劑良方。
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精益創業”是最小化可行產品。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控制刷手機app
(2)時間管理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今天聽了萬維鋼的高手概念:無論工作生活流程化是提升效率的秘訣,減少選擇耗費的意志力,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感謝小敏的分享。
Day 6? /? 8.9?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2
1總體感受
去發現和追求自己所熱愛的東西,而不是尋求“某種預設期待的軌跡”。這都源于自我審視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我們想要做什么?我們擅長做什么?我未來是誰?我還能是誰?
我們的人生是由我們自己構建起來的,在校正假設,重新選擇的過程被成為“建設性改變”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建設性改變,搭建起我們獨特的人生。所以大可以去接受這樣的事實:有時候我們會選錯,甚至為這個錯誤付出太多,但沒有關系,我們仍然可以重新做出選擇,因為這才是人生的常態。
內職業生涯:一個人內在的興趣,稟賦,動機和能力,一般來說他是連續發展著的,綿延在人的一生之中,必須要弄明白你是如何成長,變化和堅持的,然后你才可以做出一個盡可能好的面向未來的選擇。
所謂選擇:就是權衡好本末輕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設定更高目標,會發現更多更好的選擇項,做出更加完美的決定。
最近面臨的一個選擇困境是什么?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控制刷手機app
(2)時間管理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多練習提前完成任務的感受,會降低我的焦慮感,感知自己的任務是否太多,需要刪減,同時又要避免因空檔期去做短半衰期事件。哇,真的好難呀
Day 5? /? 8.8?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2
1總體感受
一個人為自己的內心樹立什么樣的最高目標,設定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即“看自己,看天地,看眾生”從“目標,眼界,信念”提出四個層次。
如何走入兩難困境的?
新思維框架的探尋:目標懸置,2個目標交換執行時間;能力嫁接,尋找能力的可能性;特性改造,把“消費型興趣”升級為“生產型興趣”
永遠不要放棄尋找“第三種選擇”。因為最好的選擇,往往來自在更高目標指引下的我們的創造。
選擇太多怎么辦?
精細化思考:
維度分析法:
婚戀拇指法則:生理上有沖動,精神上受鼓舞,溝通上很流暢。
人生是持續而反復的構造,校正選擇,做出建設性的改變。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控制刷手機app
(2)時間管理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這周才開始,但日子還是有種被推著走的焦慮感。
Day 4? /? 8.6?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2
1總體感受
僅僅是最好的選擇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最好的!從終極問題出發,以人生最高目標作為第一原則。
你內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
“最高目標”指從整個人生來看最有意義和最有價值的目標,反映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而不是指可以被度量且數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標。在現有的格局上,向上走一步。(一個人為自己的內心樹立什么樣的最高目標,設定什么樣的價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所謂“選擇”就是審分寸,而分寸是本末輕重。需要有價值意識,搞清楚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控制刷手機app
(2)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這周過得相對來說,規律,情緒平靜,在降低焦慮感,復盤本周的時候,會發現,需要分心打卡要求的事情太多了,是焦慮癥的根源,也容易拖延,對于現有的狀態,尋找改進辦法。尋找內心真正的渴望。
Day 3? /? 8.4?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1
1總體感受
如何判斷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1.在當下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心智,情感,身體,物質層面)
2.這項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稱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其影響會持續較久。
由這兩個角度組合成的四類事件: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與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流行物品,玩游戲,吃不健康的食品;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每天做一點興趣愛好的事件,讀哲學著作的一章節,多重復一組技能練習,認真的回復一封友人的郵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爭執,漫無目的刷微博,窺視陌生人的隱私;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識別長半衰期事件。
我們為什么要多讀經典?
具有超長半衰期的作品,包含某種接近“事物本質”的東西。
辨別生活中的信息噪音?
從原本追求“即時興奮”的信息模式切換到追求“長期收益”的信息模式。“向偉大的智者看齊”當我們用“時間之尺”
丈量歷史中的自己,與那些杰出人士相遇,交談,你就會發現,與同時代人作比較并沒有那么重要,更沒有必要在這種比較中自我懷疑,自怨自艾,人生那么短,路又那么長,你好好走就是了。
為什么我們的時間永遠不夠用?
沒有什么東西是一成不變的,一切都處于不確定性中。由此,時間管理中制定時間計劃的方法往往會大大低估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這樣就會逼迫我們快馬加鞭去完成一個個原本在既定期限難以完成的任務,一旦完成不了,就會陷入自責之中,而這本身就是耗費時間的。
工作要快,生活要慢
美學家朱光潛說“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第一樁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和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意義與價值。
享樂主義手冊,對于生活慢下來的建議。
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關鍵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應求“快”,什么事應求“慢”?
提升時間的使用深度?
沉浸其中,進入“心流”的狀態(人心無旁騖,全神貫注,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時間的流逝)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余愛好。
檢視你現有時間觀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刪除app和照片數量
(2)控制刷手機app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今天的我焦慮感下降了不少。對時間的認知也有了深度。完成必要完成的任務,刪除不必要的任務。
Day 2? /? 8.3?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01
1總體感受
學習"鄭重"的態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地聚焦于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的投入,不急功近利,不消極避世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親重緩急,因盡全力無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陰未曾虛度)對待時間
根據不同時間視角劃分出五種人,在工作場景中以未來視角,在生活中采用享樂主義視角,在家庭社交中使用積極過去視角
具有平衡式時間視角的人,在內心具有一種“延伸的當下感”,即可以“從當下來審視過去”,也可以“視未來存在于當下”他應具有囊括“過去”和“未來”的包容性。林德沃的十條時間建議。
對五年后的自己提問,如何解決遠期未來與近期未來的沖突?
從“遠期未來”的角度,重戰術,輕戰略,減少對價值和意義的強調,也不要擔憂目標沒有完成怎么辦,而是應該多思考實現目標的具體途徑,把注意力放到“怎樣去做”上門,從“近期未來”的角度,提高逃避的成本,避開高刺激的事情,有意識的克服“抄近路”心態,正面迎接挑戰。
處理遠期未來與近期未來的策略:
1.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景化和可實施;
2.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3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刪除app和照片數量
(2)控制刷手機app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Day 1? /? 8.2? /? 15+阿舍
今天,我讀了《精進》序
1總體感受
這本書的目的是:展現你原先未曾想到,未曾看到又殊為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開始一點點撬動你頭腦中某些堅固或者凝結已久的結構,是他們開始松動,并發生新的可能。聽上去懸而未決的套路味道,而我更愿意理解為是采銅思考如何才能獲得一種豐盈,獨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擺脫內心的禁錮,以更勇敢,更開闊的方式去生活。從人生的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和成功的七個側面開始。
(1)記時,記賬,回顧,
(2)2小時閱讀,速讀+讀書筆記
(3)跑步+馬甲
(4)冥想:15(增加次數,晨間)
2.下面是我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很認同,決定嘗試一下,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踐行:
(1)刪除app和照片數量
(2)控制刷手機app
(說明:按照想要踐行的愿望強度,把想嘗試的都寫出來,1為最強。)
3.踐行作業B
(1)2小時閱讀,冥想
(2)記時,記賬,回顧,
(3)斷舍離,整理房間,
還是做不到早上起來冥想和閱讀或者運動,寫了7月總結,做的最好的是整理房間,但清理物品還是不達標,還有其他方面的斷舍離,還是在合理的分配時間上做的不好。關于馬甲線的目標計劃也暫時未定,不知道從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