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應同事之邀,去省博物館看了趟展,了解不少殷商文化和一位傳奇女人的故事。
2017年是殷墟考古發掘九十周年,也是婦好墓發掘41周年。
41年前的1976年,正是婦好墓的發現,這位之前只存在于甲骨文記載中的傳奇女性,終于得到考古證實。
婦好,生活在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距今約3200年,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在現存的甲骨文獻中,她的名字頻頻出現,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余片甲骨中,提及她的就有200多次。
那么婦好又是怎樣一位女性,為什么在甲骨文中出現頻率如此之高,她的平生又有怎樣的故事和經歷呢?
初識婦好
去展館的路上,好友就充當歷史小老師跟我講解,因為她是河南人,對中原文化很感興趣,這次我也是為了陪她。一路上就先聊起來了。
我說:婦好這個名字還取得真好,古時候的人也很會取名字的,婦好,婦好,就是好女人吧。
同事對我這個無知小白笑著說:婦好并不姓婦,她是嫁給武丁以后,武丁給了她相當豐厚的封地和人口,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稱為“婦好”,是一種身份和權利的象征,可不是隨隨便便什么人就可以用這個名字的。
后面同事還跟我講了好多,印象中婦好是一位集恩寵與才華于一身的王后,只可惜英年早逝感,只活了33歲。
王后、母親與女將
進入展館之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個方鼎:司母辛方鼎,是所屬殷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器物 器身呈長方體,有兩耳直立于口沿上,口沿下裝飾一圈夔kuí龍紋。鼎的腹部四面每 面各有夔kuí龍四條。四柱足粗壯,足根部有獸面紋。此鼎重達117.5公斤,是不多見的商代大型重器
內壁鑄有銘文“司母辛”三字: “司”有祭祀的意思。有觀點認為,“司”是商王宮中的女官,其具體職務是掌管宮中祭祀,是世婦中地位最高的一種。
她們來自不同的諸侯國。由于她們身居要職并常伴商王左右,因此常常會被商王選為配偶。婦好就是這樣被武丁選中的。 “母”是指母親。 “辛”是婦好的廟號。廟號就是在宗廟被供奉時所用的尊稱。?
因此,有學者認為所有帶有“司母辛”字樣的器物,都是婦好的兒子孝己jǐ為她做的祭器。而大家熟知的司母戊方鼎也是如此,因被國家博物館被廣泛大家更廣為了解。
婦好墓中,出土了460件各式青銅器,這些器具上都刻有婦好的銘文,這次特展中展出了婦好生前使用過的各種生活器皿,銅斝、銅爵、圓鼎等盛酒器、炊煮器。
從這些造型風格各異的隨葬品中,不僅反映了武丁時代物質文明的發展,也讓我們看到婦好生前鐘鳴鼎食,備受恩寵的一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