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財富”專欄精讀及一些思考(三)

? ? ? ? ? ? ? ? ? ? ? ? ? ? ? ? ? 【這是Pirrer xue的第15篇原創】


首先講3點:

1、本篇文章講干貨大于故事,干貨是來自于我對李笑來專欄的輸出,意在重復知識來加深有用知識在大腦皮層的溝回,最終在生活、工作中更好地實踐

2、在定閱專欄之前,因為看到專欄名字是叫《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而且當時我還沒看他的書——《把時間當作朋友》,對他并不了解,剛開始我是不大喜歡的,因為這個言論像極了成功學的言論(我是比較反感成功學的),直到后來我才發現確實是對自身有用且非常有實踐價值,所以我在輸出的時候,可能有些人也會有我當初的想法,不過沒關系,慢慢去了解,好過直接下定義。直到現在我對李笑來開始了解,某個程度來說,我認為李笑來是中國的斯蒂芬柯維——同樣在高效能領域幫助我們成長

3、為什么我會認可他講的:

①、因為他本身大學專業是財務,學過數據分析,后面做過投資,所以他的理論里面充滿的嚴謹甚至有些冷冰冰的理性、邏輯、數據思維,并不是傳統大家看到的那種煽情和洗腦(說實話,經過這兩年,我對一般的煽情和洗腦早就免疫了,也可以分辨哪些是真,哪些是為了洗腦和煽情達到某些目的)

②、他能接受別人對他言論的批駁,表現為有一些不支持他言論的地方,他也會曬出來。事實上,如果真的為真理,是可以接受市場的挑戰的,而不是像市場上有些脆弱的雞湯言論不攻自破。

③、他是真正做到了的人。打個比方,一個人如果在教溝通,但如果自身還有溝通障礙的話,我覺得跟這種人學習是有危險的,而李笑來一路以來的職業路徑,讓我知道他確實做到了所謂的“財富自由”。

④、他是新東方老師出身。新東方老師出身的人相對來說,比社會上很多激進的成功學更靠譜,還有就是他實在是一位靠譜的老師,這個專欄的“教學”方式活脫脫像極了我初二那年遇到的一位很棒的英語老師用的教學方法(那也是我整個中學階段,唯一對英語有感覺、英語成績很好的階段,說白了,就是教你重復重復再重復,然后把一個單詞成為你腦袋里無法抹去的一個溝回,同樣在這里的學習也是一樣的,說起來并不像成功學那樣雞血,反而有許許多多重復的枯燥乏味,比如我現在寫的文章就是第三遍重復——第一遍只字不差地閱讀,第二遍思維導圖的描畫,第三遍文章輸出,想起來,我們當初記英文單詞可不就是這么個過程么——但新東方老師好的地方就在于他們可以讓無聊的重復變得帶有樂趣)。

⑤、再加上羅胖的平臺,羅胖本身是央視出來的人(這幾年出來的“網紅”很大一部分有央視和新東方背景,所以說平臺真的很重要),他本身也是一個我比較喜歡和欽佩的人。

然后講講我從定閱到現在學的知識:

開始前的正式邀請:請與我一起生活一年(一)

笑來談到:我直接把這個欄目最基本的內容當儲備內容發出來了,讓讀者知道我們的切入點:那些終將走過財富自由里程碑的人,他們的大腦里運行的操作系統就是不一樣的

音頻:

很多時候用戶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的是什么,我最仰仗的是自己的學習能力

大多數學習能力差的最根本原因是:絕大多數人就是做不到只字不差地閱讀。

到了用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不會,然后竟然“堅決不去認真只字不差地讀書”,非要花錢報個班,聽別人“解讀”,做不到“只字不差地讀書”,更做不到“只字不差地聽講”,所以到最后還是搞不明白,“于是就那樣了”的人生就是這樣產生的

他們總也讀不明白,甚至竟然也沒有讀明白的情況下,認為自己讀明白了,吃了很多年的虧不自知。整天“速讀、跳讀、掃讀”,以為自己有效率,吃虧還以為自己占便宜,引發無數負循環的雙重負載

只字不差的閱讀要多簡單就多簡單,與此同時,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他們的表達能力也因此千瘡百孔,總是發出這樣的慨嘆:“我也是這么想的,咋就不能像你說的這么清楚呢”

他們根本看不出、想不到自己和另外一些人的巨大差異

最初只是迷惑,“差在哪兒呢?”或者“差別怎么就這么大呢”

后面就是憤怒:“太不公平了”,甚至對社會產生怨恨

聽別人說話會流掉重點,乃至于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理解對方的意思

如果你喜歡音頻

自己給自己錄一個音頻版,我自己遇到好內容的時候是肯定會閱讀很多遍的,e.g:《肖申克的救贖》看了幾十遍

別聽別人的音頻版,因為那樣你很吃虧,那是別人做到了只字不差地閱讀,而你卻一不下心既漏掉些重點(有的時候,比重小的東西可能權重很高),又失去了一個鍛煉自己“只字不差閱讀的能力”

從上面的(一)中,我切實感受到笑來和L相同的地方:

開始前先幫大家把腦袋中擔心的部分洗洗,在L那里還有一個詞叫:解心態。

比如LG在上課前會跟大家解釋為什么R在學校里,為什么在食堂上面,為什么沒有開網課,為什么大班上課……

其實這些都有一些客觀原因的(作為主體沒有做好的客觀原因),但因為提前的解心態,聽眾會獲得一個信息:原來是這樣,反思一下原來是我的想法錯了

解心態,用在這里也再好不過了

剛開始的時候,連我都提出過這個問題,但看完這段后,我發現這是我的錯誤想法。

當然我在這里也順便總結區分一下,我認為:

完全為了逃避主體沒有做好某些應該做好的事情的責任而解的心態,是一種自私的洗腦方式,你可以理解成這個“洗腦”是貶義的,甚至因為這樣的“洗腦”變得愚昧不堪

如果是為了更好地為用戶負責,進行的洗腦,則是應該的。

那么怎么更好地區分呢?

反思一下,這個主體原因是不是主體做不到,所以刻意給洗腦的。

以笑來的專欄為例,你會發現古典開了音頻版,如果笑來開音頻版的話,

①、在錢、技術的投資上不是難事,拜托,你看看用戶量就知道開音頻版費用根本都不算錢好嗎

②、李笑來本身是對事很認真的一個人,你看每個專題,發表5次以上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絕對不會是為了偷懶而故意有這么一出。

③、他講的那個理由是不是確實是這樣的,落實到自己身上,只字不差閱讀的能力是不是確實導致一個人表達能力千瘡百孔的原因。我反思自己,我確實是缺少只字不差閱讀的能力的,且表達能力也常常因為沒有理解透意思而變得千瘡百孔(在一個概念完全理解透的情況下,表達能力是不用擔心的),所以這個事實也成立

所以這兩個事實證明,他不開音頻版的原因不是刻意給人洗腦,而是給人疏導一個觀念:只字不差地閱讀確實是及其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讓我深刻理解了一個事實,如果想下次的表達讓自己滿意、讓他人滿意,前提是對別人表達的文字、概念只字不差地閱讀

是的,我大腦皮層新的一條溝回因此而產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