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關于愛情,聽過最爛俗的一個比喻便是,人生(愛情)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終點,而是沿途的風景和一路跑下去的堅持。
可當真正的跑完一場半馬之后才明白,這個比喻所蘊含的厚重。只是可悲的是,由于太多沒有經歷過馬拉松洗禮的人隨意的做出這個其做不起的比喻,便導致這份厚重淪落為爛俗。
二O一六年,公歷五月十五日,青島高新區,半程馬拉松。
天降不講理大雨,早有預謀的突如其來,肆無忌憚!
前一夜的興致勃勃在清晨濃郁的睡意和窗外肆虐的雨聲中被去與不去的掙扎取而代之。
去,冒著從天而降瓢潑大雨,是不是太過于傻,太過于二了。
不去,那信誓旦旦的辛辛苦苦,豈不都隨了這雨水傾瀉而去;再等一場屬于青島的半馬,又是365個日日夜夜;那些說好的相約一起跑馬,豈不是成了掛在嘴邊最不可靠的承諾?
對,相約一起。趕緊在群里問一下相約一起跑馬的小伙伴們,我們要不要在這風雨中奔跑著綻放。最終,大家一致決定,既然比賽如常進行,那我們也就如常奔跑。
再次想起《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一句話,我們尋找的是同伴。不是死尸,也不是羊群,不是信徒。我們要尋找的是共同創造者,是要一起將新的價值鐫刻在新的牌上的人。而從第一次遇見趁早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是找到了這樣一群同伴。縱然至今對瀟灑姐依然沒有很深的概念,但相伴至今的同伴,勝過無數遠方的燈塔。
到達場地之后,瓢潑的大雨去了他鄉,留下絲絲細雨滋養著奔跑的怒放之路。
發令槍響的時候,我們尚未到達起跑點,等踏上賽道的那一刻,就已經看到前面涌動的人潮,聽到前面涌動的人潮中迸發的快樂。有5800多人同自己一起,風雨無阻的奔跑,想來就已足夠慷慨激昂,不虛此行了!
賽道很窄,人潮擁擠,起步本身就晚,最開始這段擺脫大部分人群的困難堪比最后一段的精疲力竭。在接近迷你馬拉松2.5公里轉折點的位置,已經有人開始折返。此時的雨已經下的很小,甚至漸漸涌出的汗水蓋過了雨水給身體帶來的感覺,于是將身上的簡易雨衣胡亂的一扯,冒著風雨,加快速度。
由于四月中旬的髂脛束綜合癥的困擾,始終用一個比較慢的配速在跑。可在七八公里的位置遇到小沫(200的兔子),我突然便忘記了所有的疼痛。以現在的配速,可以跟200的兔子并駕齊驅,那也便意味著,按照現在的配速一直跑下去,人生中第一次的馬拉松便可以跑進2小以內。一想到這里,心底就不斷的狂喜,狂喜;伴著雨水的沖刷,狂喜;伴著雨水的沖刷而奔跑,狂喜。
此時,已經陸續遇到折返跑回的高手。縱然我知道,這一生都難以達到這樣的速度,可內心深處總有股叫做倔強和驕傲的東西在作祟。它撕咬的內心,狠狠的疼痛。就這么平平淡淡的跑完全程,由來不是我所要追求的。既然開始奔跑,就要跑到極致。既然開始奔跑,就要跑的精彩。既然開始奔跑,就要放手一搏。如果這短短的21公里可以被比作整個人生的話,那在不受傷的前提下無限的往更前面奔跑,方不枉賽道上跑一圈,也不枉十丈紅塵走一遭。
剛剛折返,便聽到救護車的聲音,有人暈倒了。聽身邊的人碎碎念,救護車是任何一個馬拉松比賽的標準配備,每場比賽都會有暈倒的選手。第一次跑馬的自己,些許慌了神。前半程肆無忌憚的奔跑,無所顧忌,是不是下一個倒下的便會是自己?要真把這一場馬拉松比作人生的話,救護車的聲音是不是就是父母前輩耳邊的嘮叨:欲速則不達。亂七八糟的想法此刻在腦海里炸開了鍋,步伐也漸漸的放慢了。
人生就是不斷的在十字路口遇到轉折,所以有人說,人生的輸贏不在起跑線上,而是在轉折點上。且不妄論這種論點的正確與否,但在這最接近人生的馬拉松賽道上,再一次遇到了轉折。
這個轉折放到成功學上,叫做高人指路。
在十三公里處,我看到了前面一個身材很矮小,滿頭白發的跑者有節奏的奔跑著。賽道并沒有因為年紀而對他有任何一絲的溫柔,可他勻速奔跑的身影卻在我面前拔地而起巍峨的一座高山。我努力追到他的身邊,然后盡全力才跟他保持一致并列的距離一直到最后三公里。在他身邊的五公里,受到了老者的多次提點,包括跑步姿勢以及呼吸節奏,使得自己的奔跑更加的和諧。
老者今年已經72歲高齡了,叫一聲爺爺,并不為過。
古稀之年的老人,都從不停歇的在奔跑著,尚未而立之年的自己還有什么借口在這跑道上不拼盡力氣。摔倒了又能怎樣,不奮不顧身不顧一切的奔跑一次,又怎么能知道,自己究竟能跑出什么樣的速度!
十五公里的位置,遠遠的看見了趁早的旗子。小偉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路邊,舉著旗子。心底莫名的泛起一絲暖意,這或許就是同伴所能帶來的力量。打過招呼之后,向著最后6公里,拼死奔跑。
尚未跑馬的時候,便一直在想。在跑步的時候,我究竟在想什么呢?會不會像村上春樹一樣,想到我就是我,不是別人,這于我乃是一份重要資產。心靈所受的傷,便是人為這種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這樣富有哲理和力量的話呢?
可當完成半馬的時候回頭看自己最后的5公里的時候,我從猛然的發現。我在跑步的時候,我什么都不想。
當我在跑步的時候,除了努力跑到終點之外,我什么都不想。
因為什么都不想,所以心無旁騖,所以能注意自己腳下的每一步,所以能在疲憊不堪中跑完全程。
因為什么都不想,所以能將所有的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跑步這件單純的事情上,所以會暫時忘記身體局限帶來的疲憊和疼痛。
因為什么都不想,所以才越發的接近終點,以一種融入整個賽道的姿勢。
因為什么都不想,所以我的眼中只有終點,只有腳下的路。
因為什么都不想,所以我用酣暢淋漓,跑完了整個賽道。
二零一六年五月十五日,青島高新區,半程馬拉松。人生的第一個馬拉松以1小時56分鐘的凈速度完賽。汗水和雨水將自己緊緊纏繞,疲累像是披在自己身上的外衣,如影隨形。
可當完賽回頭望向賽道的那一剎那,天地有光,心底有力量!
待得完成整個比賽,再回首望這一路風雨之時,終于明白了,將人生比作馬拉松的厚重。終點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沿路的風景和一路跑下來的堅持!
青島半馬,跑一場風雨無阻的怒放之路。
那這短短浮生數十載,更要跑一場風雨無阻的怒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