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度過,像處在熱鍋里。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沖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zhàn),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
如何解決家庭紛爭,重塑親密關系?如何還原一個相親相愛、幸福的家?《熱鍋上的家庭》這本書將給你深刻的啟發(fā)。
家庭就像一個小型社會,其規(guī)則、結構、語言等,自成一個獨特的體系。這個系統(tǒng)影響著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在心理治療中,家庭人際關系出了問題,往往不是某位成員造成的。而某位成員出了問題,和家庭系統(tǒng)也有著莫大的關系。沒有人可以脫離系統(tǒng)來談論幸福感。因此,家庭治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其應用也愈漸廣泛。
本書就是一位家庭治療師,從一個叫布萊斯一家的治療案例做出的真實記錄,這個家庭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女兒叛逆,離家出走,母女關系劍拔弩張;夫妻關系日漸疏遠;兒子自我膨脹,成了父母的第二個替罪羊。后來經(jīng)過幾次家庭治療,問題逐步解決。
所謂家庭治療,就是以家庭為對象的團體心理治療,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家庭消除異常、病態(tài)情況,讓家庭運作更健康。一般情況下,每位家庭成員都需要出席。這樣治療才能順利展開。
解決方法:
首先,表現(xiàn)父母人性的一面。對于已長大的孩子,父母不再是掌控所有正確答案的訓導師。父母需要更充分地表露自己,談論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困惑和問題。同時,孩子也需要改變。他們要為自己負更多的責任。許多問題可以和父母協(xié)商解決,不能把一切煩惱都怪罪到父母身上。
第二,在家里建立新的語言系統(tǒng)。一方面,家里的每位成員應該學習談論感受,而不是發(fā)泄情緒,偏激地攻擊他人。比如卡羅琳不該說,克勞迪婭只會偷懶。而是可以說:“我在廚房很難過,你可以幫我嗎?”
另一方面,要將沖突分配給每位家人。就像布萊斯一家,所有的爭吵都集中在卡羅琳和克勞迪婭身上。她們承擔了家庭中所有的壓力。作者認為,如果家庭能把沖突視為“團體的”來處理,對他們會更有意義。
最后,父母解決自己的婚姻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過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夾在他們中間,和他們糾纏在一起。
在長期的治療觀察中,作者發(fā)現(xiàn)接受治療的家庭有著一些共同的模式,包括以下幾點:
1.壓力
所有家庭都生活在壓力中。一般前來治療的家庭,所承受的壓力已超出負荷。這些壓力包括突發(fā)情境的壓力、人際關系中的壓力和個人內(nèi)在的壓力等。
2.對立兩極化及爭吵白熱化
就像克勞迪婭和卡羅琳母女的爭吵,如同一場戰(zhàn)爭。一方先挑釁,另一方立刻回擊,前者再發(fā)動攻擊。雙方每一次的攻擊和反擊,就會增加一些壓力。在這往復的過程中,沖突或危機變得更加緊張。
3.三角關系
父母的感情疏離到一定程度,就會連累孩子過度介入他們的失敗情緒。這些在困擾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不自覺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轍。
4.責備怪罪
家庭最痛苦的掙扎,在于它迫切尋求某位成員作為怪罪對象。怪罪,不僅可以使家人互相謾罵,還可以互相推卸責任。
5.認同感的擴散
每個家庭一旦產(chǎn)生嚴重的問題,所有人都會緊密、艱難地聯(lián)結起來。這種“全家共生”的意圖,使他們相互依賴,害怕失去對方的支持。同時,也使家人之間,陷入一種僵化的模式。他們會設計復雜的機制來保全家庭的完整,卻因此犧牲了各自的獨立性和自主權。
6.停滯
家庭中,比失去對方更可怕的,是一成不變和靜止。作者說,這其實是害怕死亡。我們對死亡的認知隱匿于所有經(jīng)驗之中,而這種意識也是家庭關鍵動力的來源。
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它庖丁解牛式地再現(xiàn)了一個家庭治療的全過程。也許你從中看到了自己,或者家人,抑或你們的相處模式。而這些發(fā)現(xiàn)或自省,都將化作你的力量。它將帶你穿越藩籬,進一步解決家庭的矛盾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