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圖片社西格瑪,從1973創建,期間派出過7000名攝影師,大型新聞事件的報道一直是西格瑪圖片社最閃耀的櫥窗。
西格瑪在當時匯集了幾乎所有大師級的攝影師,《 四十年新聞攝影:西格瑪時代 》這本書是西格瑪圖片社的縮影,作者匯集了80幅著名新聞攝影作品,并請它們的拍攝者——西格瑪的中流砥柱們講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黎巴嫩、越南、阿富汗……西格瑪瘋狂見證世界各地動蕩的狂熱。”
西格瑪有關戰爭的圖片讓人心驚膽寒,這些了不起的攝影師冒著生命危險讓人們了解到殘酷的戰爭,看到這些圖片就能明白和平的重要。
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一幅圖,是戈爾巴喬夫站在柏林墻前被攝影師捕捉到的照片。
在這幅照片中,戈爾巴喬夫看著柏林墻上的彩色手印,這些手印象征性地紀念了試圖翻過柏林墻但卻被射殺的柏林人,他仔細觀察,又慢慢把自己的手按上去,這個姿勢具有標志性意義。 在這時,攝影師按下了快門。
戈爾巴喬夫被視為結束“冷戰”的領導人,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這是柏林墻被拆除以后,他第一次來到這里。這張照片極具沖擊力,但遺憾的是,從未公開發表過。
那些為和平付出的人,我們應該永遠銘記。
在本書中,有一張圖片與中國有關。名為《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拍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是因人物肖像照而聞名的詹姆斯·安丹森。
照片拍攝于1979年3月30日,那時的中國幾乎不向記者發放簽證,但詹姆斯運氣很好,他拿到了簽證。出發前一晚,在打包行李時他帶了幾罐可樂。
在參觀長城那天,詹姆斯讓他朋友幫忙擋住其他游人一會兒,留出了一條無人的弧形路,把一個中國男孩單獨留在那里,把一瓶可樂交到男孩手上,照片過程很簡單,長城上,一個男孩正啜著一罐可樂。這張照片是詹姆斯的首家獨家新聞照。
可樂是攝影師當時偷偷帶入信仰共產主義的中國的,在照片發布15年之后,第一批美國商品才運抵中國。
沒有西格瑪圖片社的攝影師們到不了的地方,他們拍到了我們看不到但事實上存在的事物。
西瑪格也見證了當時的明星生活。他們拍攝了民謠歌手史蒂芬·斯提爾斯席、碧姬·芭鐸、邁克爾·杰克遜、伊斯特伍德等,向我們展示了明星的另外一面。
西格瑪圖片也逐漸透露出明星們的不同。昔日的明星與今天的明星天差地別。
棱鏡出版社創始人阿克賽爾·甘茲被采訪時談到,名人發生了改變,真正的明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真人秀打造出的標準化產物。
明星日趨平庸,喪失了自身的價值。數量取代了質量。
除了展示圖片外,這本書中還收錄了十位大人物的專訪,從西格瑪圖片社的冒險奇遇開始,到輝煌時代,再到消亡,這十個人是親歷者。
人物的專訪中有西格瑪圖片社創始人休伯特·亨羅特、“無國界醫生”“世界醫生”組織創始人伯納德.庫什內、卡帕圖片社創始人艾赫維.沙巴利耶、科爾比斯圖片社董事長加里.申克、《紐約時報》攝影總監米歇爾.麥克納利等,他們對西格瑪的發展影響甚遠。
這本書不僅展示圖片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知到西格瑪時代攝影師們自覺承擔的責任,以展現真相為己任,他們的積極努力,不求回報,把生命置之度外的精神才造就了西格瑪。而今天我們這些讀者見證了攝影師對這份職業的堅守和承諾。
注:本文圖片都是拍書中的圖片再上傳的,比較模糊,如果感興趣可以購買此書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