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管理有一個定義說,管理就是去掉一切不創造價值的環節。而在自我管理這件事上,其實我們往往也是叫,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些特征和物理學中熵的概念都很相近。
在物理學中關于熵是這樣描述的,在一個封閉系統中,其內部的熵值(無序程度)會隨著時間不斷增加。除非從外部系統中引入新的能量。
而在自我管理這件事上通常也是如此,自律總是需要不斷付出努力,而一旦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狀態就會越來越趨向懶散。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自我管理就是在尋求如何減熵的方法。
1.目標感與熵減。熵的意思是指一個系統中的無序性和混沌程度。而這個無序本身就是指缺乏某種方向性,統一性。放在自我管理上其實就是我們的行為和心理結構缺乏一種統一的目標和自我要求。由于缺乏這樣一種標準的要求就必然導致系統內的無序。所以在自我管理這件事上目標感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它是衡量其他的根本標準。也是后續一切管理手段的基礎。
2.目標需要不斷回溯
目標確定后,在執行過程中極易發生目標損耗,同時在執行過程中也容易發現之前所定目標的不切實際,這時就需要不停地回溯目標進行目標和結果的心理比對。重新調整和優化自己的目標。避免喪失目標感,因為一旦目標喪失或目標不明確就會導致行為的精力的投入分散,導致熵值的增加。
3.劃定優先級,簡化操作流程
以簡馭繁追求確定性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訴求。所以盡可能簡化目標的執行流程,拆解目標化虛為實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里有兩個難點需要注意,在簡化目標和流程需要我們敢于取舍,能夠按照確定好的優先級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而拆解目標,則需要根據切分后的區塊不斷付出心力去探索才能真正得到優化調整,最終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