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113頁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父母們了解無效的和有效的對抗方法之間的區別,那就是“你-信息”或“我-信息”。當我們請父母們檢查一下前面提到的無效信息時,他們驚訝地發現,這些信息幾乎都以“你-信息”開頭,或者包含“你-信息”字。所有這些信息都是指向“你-信息”的:
· 你停止那樣做。
· 你不應該那樣做。
· 你如果再……
· 你如果不停止那樣,那么……
· 你為什么不這樣做?
· 你真淘氣。
· 你的行為像個嬰兒。
· 你需要關注。
· 你為什么不乖乖的?
· 你應該懂事一點。
但是當一個父母僅僅告訴孩子他們對一些不可接受行為的感受時,這些信息通常會成為“我-信息”。
· 我累了的時候不想玩兒。
· 我去接你,而你不在那兒時,我肯定會覺得很沮喪。
·我剛收拾完廚房,就被你弄亂了,我肯定會覺得很泄氣。
《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115頁
如果父母送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會更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不可接受行為:
1.對不可接受行為的一個描述;
2.父母的感受;
3.這個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實際而具體的影響(行為+感受+影響)。
作業:
I:用自己的言語組織知識
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不同的孩子。
如果專制的與孩子對抗,很多時候說話都是以‘你’為開頭,帶控制命令口吻。怱略孩子的內心,那么孩子容易產生與父母對抗,家庭中容易滋生不滿、懷疑、憤怒等感受。
如果適當控制孩子的行為,給孩子較大的自由,尊重孩子的意愿,僅僅告訴孩子他們對一些不可接受行為的感受時(行為+影響+感受),孩子更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不可接受行為。
A1:
媽媽:(命令)你馬上來做作業,不許再看電視了。
小朋友:(拒絕)還有幾分鐘就看完了,等一下做嘛。
媽媽:(不滿)你的成績越下越下降了,馬上來做作業!
小朋友:(憤怒)我都說我看完這幾分電視才做,你干嘛要那么兇?我不做了。
PS:無效溝通,雙方對抗。
A2:
在家里,我是長姐。除了爸爸媽媽外,我偶爾也要管教下家里的妹妹、弟弟。但常常她們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難免少不了矛盾。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嘗試用“行為+影響+感受”的方法和她們溝通。
“你怎么又不吃飯?”
“我剛剛喝了珍珠奶茶,還吃了蛋糕,飽了”
“你經常只吃零食不吃正餐,很容易把自己的身體弄壞的。這樣會讓我很擔心,讓爸爸媽媽也很擔心”---行為+影響+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