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勇與義
談及關羽,不得不佩服義字當先,還有勇字貫穿。他的兄弟之義,君臣之義,還有對于弱小群體的義氣,皆是令人感動涕零,難怪青史留名,婦孺皆知,還被神化為庇佑民間的神仙呢!這足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極其重要,而他能夠得到廣泛人民的承認,其實是源于他的義和勇,也是順從歷史潮流的,方便封建統治者的教化和統治;而對于民間而言,人民生活的困難不堪,希望可以擁有一位勇士來保護他們,而關羽作為勇士,則天生懷有一種憐憫弱小的人文情懷,所以神話關羽,實則寄寓了人民一種美好的愿景,希望有一種力量可以給他們生存的希望和勇氣。可見,每一種事物可以發展到某個階段,絕不會是空空就發展到特定的階段的,肯定在其背后,寄寓了某種精神寄托的……
再說關羽的義,體現與劉備相處的點點滴滴之中,先是所謂的君臣之義,區別于兄弟之義,皆是涇渭分明,覺不會有任何的僭越。對于劉備,于情與義,為了保護兩個嫂子,拋卻了曹操的一片好意,勇敢地過五關斬六將,帶著兩個嫂子逃離曹營,這是義中帶著無比的英雄氣概和勇敢氣概;于敵于友,皆是義氣云天,不肯有絲毫的隱瞞,只是憑著光明磊落做事而已。
想當初,劉備逃離,而關羽為了保護兩個嫂嫂,卻不幸成為了曹操的俘虜,曹操一片好意相勸,可他只有堅定拒絕的份兒。先是跟曹操說明三事,一是我只是降漢不降曹,而是不許任何人靠近兩個嫂嫂的房門,三是如有任何劉皇叔的消息,便馬上走。提出如此苛刻的條件,曹操竟然可以答應,可見其愛其賢才已是到了若渴的極限境界了!
而后,曹操看見關羽戰袍的破舊,便是贈予他一件新戰袍,可是關羽卻把它穿在里面,把那件劉備贈予他的舊戰袍穿在外面,將新袍蓋住了;還有曹操體貼,愛惜人才,便把寶貴的赤兔馬贈予關羽,關羽甚是爽快地接受了,這讓曹操很是疑惑,可是關羽便立刻表明自己擁有赤兔馬了,便可以更快奔赴與劉備身邊了!從以上幾件事情,足可見,曹操對他真是太好了,難得的容忍,寬宏大量,一個形象迥異,求賢若渴的誠摯之心,都可以將我深深地感化了,可是,難道說,關羽沒有被感動嗎?只是鐵石心腸嗎?
其實不是的,關羽若非有感動,就不會選擇為曹操立功而后離去,也不會是在后來的赤壁之戰中,即便是自己已是立了軍令狀,可還要對曹操動了惻隱之心,最后在華容道將曹操放走。其實,在曹操對他那么好的情況下,還愿意以自己的真實心里傾訴,可見其君子的坦蕩,從不懷卑鄙之心,這才是真正的有義之人。從來不見其懷有壞心機,對于曹操的殘忍拒絕,其實更襯其袒露之義,對于曹操是真心實義的,只是因為自己早已是忠于劉備,那么忠義之情,兄弟之情,都決定了他不可以背叛自己的內心,所以選擇了另一種袒露的義來面對曹操!可見,關羽用盡一生好好地詮釋了義之廣度與深度,難怪會讓世人甚是欽佩。
?關羽義氣云天,還提現在對于弱小者的同情,憐憫和保護之情。在華容道與曹操對決之時,操軍的殘兵敗將以哀求之吻,博取了關羽的憐憫情懷,終究使得赤壁之戰落下了完美之唯布!
關羽之勇義,皆在戰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是幻化為一個驍勇善戰,民族神化的大英雄代表。只可惜,越是靠近完美,越是容易發現其中的瑕疵。在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存在完人,大英雄關羽也是一樣的,終究難以逃脫命運給予的枷鎖,埋葬于自己的驕傲,凌氣之上。對于五虎上將的封號,甚是不滿意于后來者居上,或是與他同等地位,甚是傲慢,不服氣,所幸諸葛亮寫了一封長信相互規勸,此事才作罷。可是后來卻把諸葛亮寫的信炫與他人,可見其驕縱中帶著些許的天真可愛。可是最不能夠容忍的便是,他竟然與曹操爭一名女子,而這名女子卻是呂布手下一名戰將的妻子。奪人之妻,雖然最后卻被他人所奪,可見其英雄形象已在我們心中大打折扣了。這或許就是關羽之污點了!
可見其,即便是作為正面人物來塑造藝術形象,可最后還是難以逃脫真實的生活所要表達的真實性。即便七分寫實三分寫虛的三國演義,依照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愿,來塑造一個近乎完美的形象,可最后,還是回歸于現實,終究難以脫離先是想要表達的總體意義。這或許就是藝術來源于生活,而生活卻是遠遠高于藝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