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成長之路
在我沒有看專業文獻的時候,我竟以為痘痘是油皮的專利。后來才知道,皮膚呈干性、油性絕對和痘痘的關系不大,比如有的油皮就不長痘痘、有的干皮就愛冒粉刺。
然后他們覺得是補水少了,就死命敷面膜、噴噴霧,反而痘痘越長越多,自此陷入死循環之中。從根本原因來說,形成痤瘡的原因主要是油脂組分的改變:外界攝入糖分合成的甘油三酯里面的膽固醇升高、角鯊烯被氧化、亞油酸比例降低、維生素A含量降低等。
許多有痘痘的朋友覺得面部干燥就一個勁的抹油,殊不知這是雪上加霜的行徑。一方面,皮脂排出困難,另一方面合成脂、植物油中的油酸和飽和脂肪酸也會加速炎癥產生。所以,油痘皮選擇乳霜、精華是很有講究的。
其實,我們老是說毛孔堵塞,殊不知毛孔一直在背鍋,明明是毛囊的問題,為什么老是毛孔躺槍。
毛孔之所以會堵塞是多因一果。比如毛囊導管兩邊的上皮細胞分化異常,廢棄角質和皮脂就攪和到一起,形成膠狀物質;如果皮脂構成出了問題,比如整合了過多游離脂肪酸,導致整個熔點上升,不容易分解就凝固了;再比如紫外線使得油脂氧化加速,灰塵結合角鯊烯搞事情,也會讓痤瘡產生。
多因一果就是如此,所有事情共同為同一目標努力(皮脂腺、毛囊口越撐越大)。
粉刺成長之路
前幾天一妹子發了高清素顏給我看,問怎么最近爆痘,我一放大照片看看,原來毛孔里面都是白的小點,感覺是毛孔堵塞。原因很多,這個要自己耐心排查啊。
那么,究竟有幾個方面會牽扯毛孔堵塞問題呢?
雄性激素:青春期嘛,熱血方剛。在5α-還原酶的催動下,過多的雄性激素分泌刺激毛囊角質細胞生長太快,然后就堵了。5α-還原酶這個東西在青春期少年身上多集中在角質層而非表皮,這也證實了過多的雄性激素引發痤瘡的猜想。皮脂腺是皮膚內唯一表達所有和雄性激素代謝有關酶的場所,所以啊,荷爾蒙來了毛囊最倒霉。在(辟謠 | 你相信膚質的轉變嗎?)一文中,我提到了影響5α-還原酶最大的因素就是溫度。
自制炎癥產生示意圖
高糖、高奶飲食:高糖飲食、高奶飲食會讓胰島素分泌增加,然后產生的IGF-1作用于皮脂腺,油脂分泌量增大,也會間接介導致毛囊堵塞,詳見(痤瘡與飲食綜述)。
IGF-1與痤瘡
油脂結構改變:皮脂避免外界環境氧化有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由皮脂腺分泌的維生素E、輔酶Q10和脂質,當第一道防線失去保護作用,鯊烯作為第二道防線首先受到氧化,生成過氧化鯊烯及其他異構體,過氧化鯊烯有細胞毒性,參與免疫和炎癥作用,并使其他脂質成分失去保護。因此,鯊烯的生物學作用被稱為是“用來犧牲的抗氧化脂質”。有研究表明,鯊烯的過氧化反應與黑頭粉刺的大小呈正相關,還可引起毛囊漏斗部上皮細胞明顯增生與角化過度。
說白了就是角鯊烯、油酸氧化后導致油脂排泄速度緩慢,而維生素A和亞油酸這類流動性好的脂質含量低,然后毛囊就被前倆占了,這不就堵塞了嗎?
微生物作用:細菌分解脂肪酸代謝產物———卟啉化合物,會刺激毛囊釋放抗炎因子,進而為細菌帶來豐富的食物,一來二去,沒打過壞蛋自己倒是搭了進去。所以,我們看到的面部皮脂分泌旺盛區域紅色熒光就是細菌代謝產物熒光顯色,也代表炎癥輕重。
炎癥反應(1)
炎癥反應(2)
化妝品&環境: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化工環境,而環境中含有焦油,這就很抱歉了,它會堵塞毛孔;現在的環境污染辣么嚴重,粉塵啥的都會與皮脂混合堵塞毛孔;化妝品中的粉塵類、合成脂、油酸飽和脂肪酸、皂垢等因素都會一定程度上導致毛孔堵塞;還有紫外線使得皮脂加速氧化,聯合灰塵啥的,也會阻塞毛孔。
閉口粉刺如何解決呢?
潔面問題
正確洗臉的水溫最佳值在33℃~35℃之間,這個水溫比較容易帶走殘留的皮脂和清潔產品;
如果是皮炎如痤瘡、蕁麻疹等、敏感肌這些人群清潔的水溫不宜過高,也不宜過冷,30℃為宜;
無論你是用溫和清潔產品,還是用化妝棉蘸取溫水輕拭,通過溫和清潔減少毛囊口鱗屑堆積是可以改善閉口的;
正確洗臉溫度值有助于打開毛孔,疏通毛孔口的臟污的同時不會過分帶走應有的皮脂,這一點對于任何肌膚都適合。
酸類促進角質代謝
如果你的屏障功能健全,外用護理酸類成分改善閉口是有用的。譬如1%~2%的水楊酸(pH值在3.5~4之間),醫院也有3%的,用后會脫皮,當然點涂的時候根據自己皮膚反應來用;杏仁酸分子量中等,滲透率慢一點、刺激性小一點,效果自然不如水楊酸來得直接,而且杏仁酸只是滲透慢所以刺激感小,選擇濃度在10%以內就好。敏感皮膚選擇輕擦珍貴水或者點涂1%水楊酸(如寶拉珍選)即可,濕敷不過5分鐘。
再三強調,使用理膚泉凈痘系列之前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脂溶性酸對付閉口的時候會爆痘,要么繼續用,等待柳暗花明,要么停用,等炎癥在里面,總之,你要用了就堅持。
如果你皮膚屏障受損或者過敏引起閉口,就不適合刷酸了。建議外用和內服一些含有亞油酸較豐富的油脂的化妝品,以恢復皮膚屏障功能為先,進而閉口粉刺也會相應減少。當皮膚較為健全之后再考慮是否用一些低濃度的水楊酸、果酸產品加強代謝角質層。
對付痤瘡果酸不是好的方案。果酸可以去除廢舊角質,促進皮膚膠原蛋白合成。果酸能夠清除堆積在皮脂腺開口處的死亡細胞,使皮脂腺排泄順暢,但由于本身很多人的皮膚存在皮膚屏障破損,所以對比低濃度的果酸,更建議這類人嘗試水楊酸。
皮膚科醫生會讓你使用維A酸擦劑,至于開哪種就要你的皮損狀況。一般0.05%的維A酸就可以與阿達帕林分庭抗禮了,不過起效至少需要6~8周,堅持吧。
我是建議,2%水楊酸+2%煙酰胺混合使用短時間可以發揮不錯的嫩膚效果,當然前提是你皮膚耐受。
日常護膚工作
抗氧化很重要,一者有助于減少黑頭形成,再者有助于抗炎放。總之,這是一生都要為之努力的。
有閉口粉刺的朋友們不適合用防曬霜。反正你也不會辨別哪些容易水洗哪些不容易水洗的,還不如全副武裝———遮陽傘+口罩+遮陽帽,配合外涂抗氧化產品,一樣可以對抗光老化。
植物油按摩?我只能說傻逼行徑。閉口粉刺用植物油按摩沒什么卵用,而且容易造成機械性粉刺增生,擠壓則會加重海綿體的裂隙引起更嚴重的炎癥。還有人說,在閉口粉刺上涂抹清潔面膜,可能吸附劑會吸附多余油脂,但毛囊口角化還是沒解決啊。
飲食睡眠,老生常談。吃的東西:忌甜食、忌高熱量飲食,多喝綠茶。睡眠:別熬夜啊,壓力大也不能不睡覺。
乳霜悶粉刺這個說法對不對?
之前,我提到了毛孔堵塞來自人體自己產生的代謝物:皮脂+角質+汗垢+細菌殘骸+氧化物等,化妝品成分在其中所占的影響層面很小。
那有人要說了,我皮膚本身沒有閉口,如果使用過多的含油化妝品會不會造成毛孔堵塞呢?
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膚質考慮。偏干性膚質可以在秋冬季節(皮脂分泌少)使用油性化妝品,但對已經是油性肌膚的人來說,油性保養品反而會造成毛孔阻塞,反而容易長痘痘。
因為油性肌膚本身是不缺油的,所以選擇低油、無油化妝品或保養品,才是減少肌膚負擔的方法。一些油光滿面的人不也沒有毛孔堵塞的困擾嗎,所以,不能什么都怪油。
你要知道,護膚品中占比例很高的都是保濕劑,而保濕劑包括油都是有致粉刺性的。
保濕、保濕,救是阻擋水分蒸發,一層油涂抹在皮膚上,自然不會像水一樣的蒸發掉,而是在皮膚上形成高致密性油膜,薄薄地覆蓋住毛孔、汗孔。所以天氣悶熱使用過多護膚品的時候,需要排汗時,整張臉就會覺得悶熱不透氣。
這也要看你涂抹的量,極少的油量不足以阻擋住毛孔皮脂的奔竄而出,所以,油不是阻塞毛孔排泄的罪魁禍首。
如果你涂抹的是密封性高的礦物油、凡士林、蜜蠟、乳脂類,才有可能堵塞毛孔。如果你覺得,我用乳霜悶閉口了停用后就會好,這就有點想當然了,畢竟堵塞的毛孔該怎么辦?
毛孔中的堵塞物主要組成是代謝的皮脂、角質、汗垢、細菌殘骸、氧化物等等,基本上都是人體自己產生的代謝物,彩妝粉體、保養品占阻塞物的比例微不足道。
毛孔好比一條路,自身分泌物才是阻擋整個通路的元兇,化妝品頂多只是在路口擋住出路,不是侵入毛孔的羊腸小徑變成障礙物。
總之一句,皮脂分泌旺盛,毛孔就會堵,重點在于如何清理通道。
所以,老是會遇到毛孔堵塞困擾的人,請注意選擇低油/無油產品,會悶的護膚品就少碰。所以即使無油配方產品,保濕劑過多一樣也會擋住毛孔、擋住油脂代謝流出。
深層清潔解決不了毛孔堵塞的根本問題,每個人的皮脂分泌量、角質角化速度、肌膚自清能力、汗流量、痤瘡桿菌的存在量等等都不相同,所以日常清潔很重要,別懶的不洗臉。
化妝品是如何“悶痘”的?
痤瘡除了內源性原因(皮脂分泌旺盛、激素水平異常等)還有外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主要還是化妝品引起的,少數還有細菌感染、濫用激素等。
要擱以前,父母那一輩的皮膚特別好,那有那么多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激素皮炎,現在倒好,人有錢了,開始追求“高端產品”,哪成想弄巧成拙搞出滿臉毛病。說到底,亂用東西,等于往臉上涂臭雞蛋。
好了,我要開始說說化妝品痤瘡了。
皮膚過敏。年少無知時,估計大多數人都經歷過吧。
皮膚發熱發燙,伴隨密密麻麻的皮疹甚至有滲出液,想想都后怕。
眾所周知,防腐劑和香精是兩大過敏原。但是很少人明確認識到不合理的防腐體系才是致敏的主要因素吧。
像一些價格低廉的防腐劑,如甲基異噻唑啉酮、?雙(羥甲基)咪唑烷基脲等,長期使用具有致敏性,這一類潛伏期久、再接觸致敏的防腐劑很容易引起變應性皮炎。
還有的人不用含有這些的產品也會過敏,那是怎么肥四呢?
如果你過敏了去醫院看醫生,醫生不是很在行診斷化妝品痤瘡,都只能回答你護膚品都不用,或者用些藥妝品之類行外話。
皮膚出了事,譬如玉澤等的藥妝能用嗎?能啊,修護保濕產品只是提供一些你缺乏的脂質,提供一個良好的表面環境,讓你的皮膚水合程度、表皮更新率等回復正常,大不了就給你一些抗刺激成分舒緩一下,說白了就是配合一下治療,讓你舒服一點。
日本出名的藥妝不都是為爛臉而生的嗎?中國這幾年也有崛起之勢。講真,某某護膚品說是修復屏障,實際上沒什么卵用,不針對根本問題下手就是在圈錢,你可以去看看屏障修護類產品成分上有沒有什么差異。消費者不能迷信護膚品能代替藥物那么荒誕的事情,不要排斥正規的藥物治療。
還有些人過度迷信修護產品,相信商家全套產品上臉,不正視自己的膚質、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等,買多少就糊多少上臉,結果悶出痘、悶出丘疹,不是少見的。
步驟多少、順序因人而異,中國有句古話叫無用只用乃為大用,說的大約就是這個道理。錢花對地方才是王道,有人整天在網上咨詢各種美妝博主,有人整天流連美容院,就是不去醫院,不正是自身疾病,這怎么是好?
以我的經驗來看,很多人都是強行破壞角質層后,過敏才發生的。長期使用大皂基洗臉(洗顏專科?泰國牛奶?手工皂?)、高比例的SLS之類、高比例氨基酸潔面活性劑之類等,還有每天都用卸妝產品,都很容易出現皮膚屏障被削弱或者界面活性劑本身對皮膚的造成的刺激。期初癥狀是涂抹護膚品時刺痛,后期癥狀是起一大片丘疹,痛癢難耐。
如此強行與角質對著干的行徑造成的化妝品痤瘡,你讓醫生怎么說?要我來說,干脆爛臉,誰讓你聽信網上的謠言胡亂刷酸、去角質的。
另一種就是關于合成脂是否致痘這一說法。
成分網站上都會標明致痘成分,這讓很多人選擇護膚品的時候出現兩難抉擇。
合成脂指的是什么呢?合成脂肪酸是以石油產品(礦物油、石蠟等)經化學合成方法制得的脂肪酸,礦脂、合成脂多見于乳霜之類的產品,石蠟等多見于化妝品如口紅。
合成脂好不好呢?我只能說工業發展到如此地步,實在不該擔心礦脂、合成脂有堵毛孔、致痘,除非合成脂含量多、排位很靠前。洗面奶中的合成脂是作為表面活性劑使用,一洗就沖走了,完全不用在這上面糾結。
再說說植物油脂,雖說植物油中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但有的含有高比例油酸有致痘風險,比如椰子油。
大多數植物油脂還是不錯的,比如茶花籽油、角鯊烷、荷荷巴油等,但是你能讓玫瑰痤瘡患者、脂溢性皮炎患者、痤瘡患者使用含有高比例植物油的護膚乳霜嗎?不能。馬拉色菌和痤瘡丙酸桿菌以及其他致病菌會把這植物油脂當做食物,吃了后拉出來游離脂肪酸破壞皮膚,引起毛囊發炎,這是很可怕的。
有人用植物油按摩去黑頭粉刺,殊不知你把植物油按摩進毛囊里就是在破壞皮膚微生態呀,真不知道膽子大的人怎么這么多。
所以,皮膚病患者最好還是選擇低比例合成脂混合硅油的產品作為潤膚劑,一方面清爽不油膩,另一方面滋潤皮膚靜靜修復也是很不錯的。
護膚油就不建議油性皮膚、皮膚病患者使用,白白的送羊入虎口了都。
雅詩蘭黛特潤修護肌透精華膠囊,主打的就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角鯊烷+植物油,對于健康干皮而言有很好的滋潤效果,不適合皮膚病患者;
雅頓舊版金膠,主打硅油+角鯊烷,也是偏向于植物油組分,細說的話不大屬于油性產品,很適合油皮作為肌膚滋潤劑;
雅頓新版金膠,主打合成脂+山茶籽油,相比于舊版滋潤度較高,但是不容易致痤瘡。雅頓的兩款都蠻適合皮膚病患者修復時期使用。
最后聲明一點,只要是有油就有致粉刺嫌疑。一般乳霜致痤瘡約摸著兩個星期才會發現,發現后建議停掉。
化妝品之類的沒研究過,就不說了,粉類物質往往也是引起毛孔堵塞的主因,自己思考一下。
最后送大家雙語金言:好鋼用在刀刃上;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