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讀古華《芙蓉鎮》,很多感慨。開頭讀的時候,給我很美的感覺。
? ? ? “便是平常日子,誰家吃個有眼珠子、腳爪子的葷腥,也一定不忘夾給隔壁娃兒三塊兩塊,由著娃兒高高興興地回家去向父母親炫耀自己碗里的收獲。飯后,做娘的必得牽了娃兒過來坐坐,嘴里盡管拉扯說笑些旁的事,那神色卻是完完全全的道謝”。這是真正的鄉村牧歌!我小時候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讀來十分懷念!十分向往!
? ? ? 今天讀到“新風惡俗”章節:原先街坊們喜歡互贈吃食,講究人緣、人情,如今批判了資產階級人性論、人情味,只好互相豎起了覺悟的耳朵,睜大了雪亮的眼睛,警惕著左鄰右舍的風吹草動。原先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今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
? ? ? 我感嘆,并不是人性變了!人性只是暫時龜縮到心靈之殼里。因為環境氛圍不讓其流露!一個不讓人性自然流露的地方,是黑暗的地方!
? ? ? 既然人性不變,那么到底什么變了?是制度環境變了!鄧小平曾經典地指出,好的制度,能防止壞人做壞事!不好的制度,卻使好人做壞事!
? ? ? 問題來了,制度是怎么出來的?當然是人制定出來的。舉例來說,農業學大寨。應當學習大寨大隊同窮山惡水斗爭,改變山區面貌,發展生產的事跡,學習大寨的革命精神。
? ? ? 但在芙蓉鎮里的情況如何?派王秋赦去學習。王秋赦回來傳經送寶,卻搞成:‘老三篇’天天讀是關鍵,忠于領袖是標準。家家戶戶做忠字牌,設寶書臺。每個生產隊都搞“早請示”“晚匯報”。
? ? ? 這種學大寨的學法,作者也是加了引號的,整體都是諷刺!農業學大寨,沒有毛病!怎么一個王秋赦學習后就搞成了那些形式和內容?完全不在調上!當然王秋赦只是一個縮影。
? ? ? 上級定下的好制度,到下面就走樣了!但這樣荒唐的事竟然堂而皇之地上演著。所以必須反思!反思為什么沒人出來質疑,學大寨就學王秋赦說的這個學法?有什么實際意義?
? ? ? 質疑怎么來?質疑需要寬松的語言環境,需要言者無罪的大氛圍!需要自由討論的大氛圍!因為真理不怕質疑不怕討論!當時沒有人質疑!沒有人討論!
? ? ? 但時代呼喚質疑!呼喚大討論!歷史就是這么發展的!
? ? ? 1977年鄧公先后在一些重要場合大談實事求是。
? ? ? ?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報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開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
? ? ? 1978年9月25日,胡強調“兩個不管”:經過對實際情況的調查核實,分析研究,凡是不實之詞,凡是不正確的結論和處理,不管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級組織,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實事求是地改正過來。
? ? ? 實事求是的呼吁,真理標準大討論,“兩個不管”,使“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點深入人心。之后,我們國家走上正軌,邁向富起來強起來的康莊大道!
? ? ? 今天讀《芙蓉鎮》的意義,不是要批判那個時代!芙蓉鎮不是語言最優美的作品,古華也不算大作家,但《芙蓉鎮》是一部好作品,因為它反映了時代!是時代的作品。讀《芙蓉鎮》,就是要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即使曲折坎坷的歷史,都不應忘記,那是先輩多少血淚趟過的路啊!要當作教訓去汲取!自覺學習社會主義建設歷史,改革開放歷史。我們應當深刻認識真理標準大討論、“兩個不管”的重大意義,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鞏固實事求是的地位,讓真理之光永遠在神州大地每一個角落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