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孩子的成長過程如果沒有書,那他的世界將是蒼白的,沒有書的孩子會人格和個性建立會有欠缺。
而繪本,以簡練的語言和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作為一種早期的兒童閱讀材料,是最適合孩童閱讀的。在孩子通向閱讀純文字文章的路上,我們應該引導他們學會閱讀、愛上閱讀;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童趣、分享快樂,從而帶領孩子走上閱讀之路,讓閱讀成為他們以后的競爭力。
一、通過生動的畫面萌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如果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繪本就是閱讀興趣的源泉所在。憨厚的狗熊,可愛的兔子,威武的老虎還有謹慎膽小的老鼠……通過一本本繪本呈現在我們面前。在繪本的故事里,他們也會和孩子一樣,高興時開懷大笑,傷心時痛苦流淚,生氣時暴跳如雷,苦悶時緊皺眉頭……仿佛這不是故事,就是孩子自己。生動的形象,熟悉的場景一下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從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慢慢的就會喜歡上繪本,喜歡閱讀。
二、在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七歲前就會閱讀,就會練就很重要的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會。這種技能就是閱讀能力,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詞匯,包含了觀察、傾聽、表達、思維、想象以及審美等多個因素。一本經典繪本的閱讀分享過程就涵蓋了以上內容。
這就是為什么開始的時候要求父母或者老師開始的時候要給孩子講繪本。繪本使用簡練的文字和優美的圖片組成的,當我們自己講這個故事講出來的時候故事中的感情都會通過聲音傳進孩子的耳朵,從而促進其聆聽、想象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會有自己的想法,發現一些你所沒有發現的,在講的過程中他也是會跟你交流,這樣就會促進孩子的思考以及表達的能力。
三、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繪本不是本,而是圖畫書,是一本全面、豐富、規則的書,是一本有別于其他書籍的童書。除了有封面、封底、扉頁和正文外,還有環襯、折頁、散頁和其他。正因為這樣,在閱讀的時候,需要一定的順序,一般是封面、環襯、扉頁、正文和封底依次看下去,在這些地方作者都為讀者獻上了很多精美的圖畫。只有指導孩子從頭到尾閱讀圖畫,才能發現很多常常被讀者忽視的小細節。讀懂了這些細節,才會對文本的理解有進一步的理解。
四、在娓娓道來的故事里體驗情感的升華。
幼兒對于自我、他人、友誼、愛等社會性情感的認知是模糊匱乏的。而我們現行的教育方法是粗糙、呆板的。但是在繪本里,我們看不到一點人為的故意,看不到一點教條的灌輸,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猶如清泉的關于情感認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禮,有的只是對語言和社會領域內容的整合。它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快樂、感動、發泄…
《再見了,艾瑪奶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用攝影的方式,從一只貓的視角見證了一位堅強的老人在面對死亡時的從容,書中飽含生命之愛,令人讀后感動不已。原來死亡也可以如此溫暖!
這些繪本,透過圖畫和生動的文字告訴我們,同時也讓我們向孩子解答了生命的意義——把我們平時無法解釋的話題,透過這樣的方式,向孩子去傳達、去詮釋。??讀一本好書就是為世界做一件美麗的事。閱讀是高雅的、高尚的、高貴的閱讀;是直抵心靈的溫暖與感動。孩子們在與那些優秀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與優美的圖片徜徉時,必定能讓孩子們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讓美輪美奐的繪本開啟孩子的閱讀之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