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概述
1.1產品簡介
“即刻”是一款基于興趣的極簡信息推送工具,用戶通過“即刻”關注感興趣的主題,軟件會幫助用戶追蹤相關的動態,信息經過即刻的整合,過量相同的信息去繁為簡,幫助用戶快速、高效、實時獲取相關動態。在瀏覽信息的過程中,還可以分享、評論、收藏,將圖片直接轉化為微信表情包分享。
1.2 Slogan
最貼心的信息定制服務。
1.3產品定位
一款基于興趣的極簡信息推送工具,深度挖掘信息,以最簡方式呈現在用戶面前,免去用戶搜索的時間成本。
二、產品分析
2.1產品需求分析
(1)降低獲取有效信息的難度。
(2)避免重復閱讀。
(3)分享、社交。
(4)實時通知。
(5)擴展閱讀。
2.2 產品人群定位
有需要獲取信息的任何人。
2.3 用戶痛點分析
(1)信息簡潔閱讀(即刻通過算法抓取,相同信息只收錄一次,自主設置實時推送。)
(2)快速搜索大量有效信息(信息通過主題集合,搜索關注主題,便可獲取大量有效信息。)
(3)分享(評論、點贊、收藏,相互交流。)
(4)邊角信息獲取(主題內嵌“相關主題“,不同主題之間相互穿插,擴展閱讀。)
2.4 產品結構圖
從即刻的產品結構圖來看,即刻分為“發現”、“消息”、“我的”,三個一級導航。
“發現”頁面提供各式各樣的主題供用戶選擇,但是頁面的欄目“最新主題”、“編輯精選”、“專題精選”等,信息量大,不易于區分選擇,由于頁面采用列表式的排版,排在較后的欄目用戶不一定能看得到,反倒是“分類查找”這個欄目提供較為明確的主題分類。
“消息”由“最近熱門”、“天氣”(開自主選擇開啟)、“關注的主題消息”和“即刻小報”構成。由于存在即刻系統推薦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消息的匱乏。
三、產品體驗
3.1首次進入
用戶首次使用即刻,顯示“推薦關注主題”頁面,引導用戶關注至少2個主題。進入應用后,直達消息頁面,顯示通知即刻已幫用戶關注好主題(20個左右),避免用戶在初次使用沒有內容可看的尷尬,雖然個性化推薦關注的默認操作,引導用戶查看感興趣的消息,但是沒法統一管理取消關注主題,畢竟推薦的不一定適合,用戶只能對不感興趣的主題一個一個取消。
3.2發現
進入即刻應用,第一時間呈現給用戶的是“發現”,頁面包含了各類主題分類推薦欄目。
首頁主題信息量大,相對于即刻極簡的定位,分類不明確性,導致首頁給人感覺雜亂無章,但是可以看出,即刻想要引導用戶關注探索更多的主題,無論是被動推薦或主動搜索。
3.3搜索
搜索分為“主題”和“消息”。相比較其他RSS應用,即刻的搜索缺乏有效的引導,在“發現”頁面推送大量主題給用戶,在搜索頁面卻一紙空白,甚至搜索框提示“搜索感興趣的主題或內容”都沒有。個人認為恰恰正是缺少了提示“搜索感興趣的主題或內容”,造成使用困擾。
第一,即刻對于“信息內容”的定位為“消息”,相對于大部分用戶和APP而言,消息是被理解為私信、信息、通知。第二,即刻是圍繞著“主題”來做信息內容,與其他RSS應用不同的是,即刻的主題內容可以來自多個平臺。以前的用戶訂閱內容以平臺為主,搜索多數是博客、公眾號、應用等,沒有有效的搜索提示,用戶以慣性思維搜索平臺等,得到的搜索結果不夠精確。
3.4消息
消息頁面由“最近熱門”、“天氣”(可自主選擇開啟)、“關注的主題消息”和“即刻小報”組成。個人認為消息頁面對于用戶來說,優先級是最高的,里面集合了用戶真正想了解和關心的內容。“最近熱門”和“即刻小報”的加入,雖然提高了信息閱讀量,保證用戶即使沒有關注任何主題,也有消息可讀,占據版面也不大。但對于部分用戶而言,像是夾雜在報紙里的小廣告一般,“有用、卻不常用、不實用”。
即刻所謂的極簡,個人看來就是“信息快速挖掘閱讀”和“信息不重復閱讀”。“信息快速挖掘閱讀”即標題準確定位內容,簡短概括內容,快速獲得深度資訊,有需求則點擊詳細閱讀,無需求則接入下一條信息;“信息不重復閱讀”即相同的信息,只需要知道一次就夠了,而不是像其他訂閱應用一樣,多次瀏覽不同平臺發布的相同信息,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即刻小報”和“最近熱門”的加入,有一定的好處,但是難以避免可能造成用戶多次瀏覽相同信息。個人建議,可以自主設定開啟或關閉,亦或選擇其它入口。
3.5社交
即刻的社交包括評論(評論點贊)和喜歡(收藏+點贊效果),分享動圖到微信,評論分享微博和朋友圈,可以看出即刻目前以推廣為主,暫時還未對用戶與用戶之間的社交進行設計。
評論分為熱門評論和最新評論,熱門評論置頂,用戶可以點贊和回復,評論中的內容可以在閱讀消息之余,成為另一種由用戶創造的內容,可看性也非常強,類似于網易云音樂。
喜歡這個功能挺讓人費解,效果等同于點贊+收藏。當用戶看到喜歡的內容,順手點贊,并不想收藏內容。收藏內容應該是用戶認為這個信息對于自身還是有價值,當點贊和收藏的內容放在一起,內容量少時,用戶可以快速找到,但是量大時,雖然提供了搜索功能,但是時間一長,積累的量多,用戶就不容易找得到。
分享動圖到微信,很符合現在人在聊天中對于表情的運用,同時達到推廣的目的。
3.6主題、消息內容
從新手引導的個性化推薦主題、發現頁面的分類推薦和進入主題詳細頁面后接入相關分類主題,利用主題與主題之間的關聯性進行鏈接,引導用戶關注主題,很明顯可以感覺到即刻目前所做的就是要讓用戶在短期內接觸大量的主題,從訂閱平臺的思想轉化為訂閱感興趣內容集合即主題。
即刻之前面臨的是主題匱乏,而據即刻的回應,“現在已經有近千個主題,每天也會新增三四個。很多主題都是用戶反饋過來的需求,也有一些來自編輯的策劃或者內容合作方的入駐。”主題大量增加,創建時間短,伴隨的問題是消息內容跟不上。而“最近熱門”和“即刻小報”的出現,在短時間內解決了用戶看什么的問題,這可能就是為什么這兩個欄目會出現的消息頁面。
由于消息內容的詳細頁面進入是原鏈接,不可避免出現一些排版混亂,廣告多的頁面,帶給用戶較差的體驗。
四、競品分析(豌豆莢一覽)
將即刻與新聞類客戶端進行比較,個人認為這并不合適。新聞類的應用雖然也有RSS訂閱,但最基礎的功能是時事新聞,而即刻這類則是功能性資訊。新聞類客戶端相對而言只能算次級競品,主要競品應該是豌豆莢一覽、flipboard,主要功能是訂閱,有官方自主出品的內容。
即刻通過多個平臺,抓取相關信息,主題整合,豌豆莢一覽訂閱以平臺(微信公眾號、應用等)為主,相比而言,即刻更容易獲得用戶的好感。主題內容全部與主題相關,且不會重復閱讀相同信息,豌豆莢一覽在信息瀏覽方面,因為以平臺為主,造成一個信息,多個平臺皆發布,重復閱讀,浪費時間。
豌豆莢一覽內容詳情頁面重新排版,整體閱讀效果好,與之相比,即刻跳轉到第三方平臺,提示登錄、廣告等存在,無法保證良好的閱讀體驗。
五、建議
5.1 發現頁
針對發現頁面所提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改進。
將天氣移至首頁最上方,可自由開啟關閉,用戶進入應用,可以快速瀏覽天氣。由于之前天氣夾雜在消息頁面,占用較大位置,對用戶瀏覽體驗有一定影響。
輪播圖結合活動+推廣+專題精選,自由組合。
將熱門消息、最新主題、排行榜、分類查找以logo+文字形式展示,點擊進入詳細頁面,減少首頁內容量,簡潔明了,避免過多的內容對用戶瀏覽時產生較大壓迫感。
猜你喜歡、編輯精選、更多主題依次排列,展示詳細主題內容。
5.2 消息頁面
針對消息頁面出現的即刻小報和熱門消息進行改進。
兩者皆可自由開啟關閉。開啟狀態以小型輪播圖展示,左右滑動,點擊進入詳細內容頁。關閉狀態以logo排列在最左上角,點擊可進入詳細內容頁。相比于之前穿插在消息里,將兩者統一排列置頂,避免對用戶瀏覽信息造成不良體驗的同時,用戶也將第一時間瀏覽到信息。
六、總結
為什么用戶要使用RSS訂閱應用?
因為能夠便捷的在一個應用中閱讀所有信息,免去打開多個app、微信公眾號和瀏覽器的重復操作。
為什么選擇即刻,而不是其他的應用(如豌豆莢、新聞類客戶端、flipboard)?
因為在集合信息的基礎上,以主題分類,自由選擇推送極簡的消息(標題明了,內容不重復,深度挖掘,降低用戶時間成本)。
這是個人在想為什么要使用即刻這款應用給自己提的問題。
整體而言,即刻Android版更像是快速迭代的mvp產品,框架結構簡單,重在實用。使用過程中,個人認為即刻的規劃是“實用>易用>美觀”。以“主題”為主導,內容消息來自多個平臺,減少用戶搜索和重復瀏覽信息的時間成本,自主開啟各個主題的推送通知,較為人性化和實用,不會因為通知量大而造成困擾。
即刻現在做的應該是引導用戶關注主題(首頁推薦分類/排行榜/主題內鏈接主題/最近熱門消息的主題),其次是引導用戶評論、點贊,內容上的互動,然后是引導用戶搜索(實事發生,上即刻搜索最新信息),接下來可能是強化社交,用戶配合創建主題和內容,最后是商業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