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少有人走的路》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一本通俗心理學著作,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一位心理醫生,他通過多年來診治患者的經歷感悟到「心智成熟」的重要性,并以真摯、虔誠而勇敢的文字分享給大眾。
? ? ? ?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那么讀《少有人走的路》,除了能與這位偉大的作者對話,還能通過作者傳遞的思想,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 ? ? ? 與許多唱高調類的心靈雞湯不同,這本書開篇就顯得略為沉重——一句“人生苦難重重”把人直接拉到最現實的一面,但同時也奠定了全書理性的基調,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心智成熟」的旅程,從而尋覓化解人生苦難的鑰匙。
? ? ? ? 作者圍繞這場旅程展開了四方面的討論,分別是“自律”,“愛”,“成長與信仰”和“恩典”。下面對這四部分各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一)自律
? ? ? ? 本書對于自律的理解如下。
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
? ? ? 推遲滿足感,就是默認人生中存在的挫折和困難,調整人生苦樂的順序,先完成工作,再享受成果;
? ? ? 承擔責任,就是強調自我存在的價值,提高人生的自主性,用“我選擇”代替“我不得不”,獲得更高級的自由。
? ? ? 忠于事實,就是不拘泥于在過往人生經歷中形成的經驗、性格和主觀認識,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并根據事實不斷修正自己的心靈地圖,拓展自我認知的界限。
(二)愛
? ? “愛”是促進心智成熟的源動力,也是滋潤人生成長的甘泉。本書對“愛”的定義如下。
“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 ? ? ? 這里的“愛”,是廣義的愛,它既包含通常所說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也包含了愛自己的含義。帶著這種愛投入到生活中,能夠讓我們獲得專注和關懷的力量,從而不斷拓展自我影響力,并帶動周圍我們在乎的人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三)成長與信仰
? ? ? ? 由于作者的成長環境在西方,書中特意有一章是對“信仰”的說明。雖然在中國的大背景下,“信仰”一詞的普適性可能并不高,但是作者認為,無論是什么人,內心都有“信仰”,即使他們自己可能意識不到。這種信仰上至虔誠的教徒口中朗誦的經文,下至人生的底線和信條,都會對于人的成長產生影響。
? ? ? ? 雖說信仰應當堅定,但并不是所有信仰都有益于成長,或者說并不是所有信仰都能完美適用于人生的不同時期。這就要求我們遵從自律中“忠于事實”的要求,根據不斷的實踐和體驗修正我們的信仰,讓心靈更加多元化,從而帶動個人的成長。
(四)恩典
? ? ? ? 道理雖簡單,但知易行難。人生之路何其漫,心智成熟之旅也必將遭受各種考驗。而其中最大的一種就是人的本性——懶惰。我們應當如何理解懶惰呢?作者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懶惰是組阻礙人們心智成熟的原罪,其主要原因就是恐懼感。
? ? ? ? ? 人為什么會有拖延癥?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相信讀過這本書后,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答案。而渴望走向心智成熟的人,就要學會理解自己內心的恐懼,并用“愛”去克服它。
? ? ? ? 然而心智成熟的旅途中,也會有美好的事物——恩典的降臨。作者認為,“恩典”就是突然獲得某種天賦或才能的能力。? 不斷堅持心智成熟的旅程,不為某個功利的目的,不為某些物質的獎勵,而讓其源動力都來自于更加愛自己的決心。也許在不經意間,命運的恩典就會降臨。